·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銷售經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經理 18995953584
姚經理 18771340219
鮑經理 13409665848
傳真號碼:0722-3818001
企業郵箱:zhtzcw@qq.com
“國外品牌汽車在國內合資廠投產就減配了”“某係的自己國家很安全,進到中國就不行了”等民間傳說經常都可以在各大汽車論壇看到,雖說有些偏激,可是也並非無中生有,因為國內外汽車行業標準缺失存在很大差異。下麵就舉一些常見的差異項來讓大家感受下中外差異。
安全配置
在車內安全配置上,有諸多國外要求強製配備的安全配置在國內都尚未成立相關法律法規來規範。比如車身電子穩定係統(ESP)、側氣囊、胎壓監測(TPMS)在歐美都已成為上市車輛的標配,而在中國卻遲遲未見有關部門出台相關法令對其進行規範。
車內空氣質量
前兩年的“毒車門”事件鬧大之後,國家有關部門才開始對其討論製定相關強製標準(之前隻有個2012年出台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計劃今年出台實施,然而今年過了一半了都還遲遲未見蹤影。看看其它國家是何時開始對此立法的:
美國 2006年
日本 2005年
韓國 2007年
俄羅斯 1999年
德國 幾十年前
碰撞測試
經常關注汽車資訊的人肯定聽說過這幾個縮寫:中國的C-NCAP、歐洲的E-NCAP、日本的J-NCAP、美國的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和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德國的ADAC。這幾家碰撞測試機構的評價標準、試驗標準、樣本規定、評價項目都有所差異。細節差異比較繁多,缸哥在此就不一一例舉了,下麵給出一個C-NCAP、J-NCAP、Euro-NCAP、IIHS、NHTSA的主要評價項目對比表,從中可以看出其嚴格程度排名大致為:NHTSA>IIHS>Euro-NCAP>Euro-NCAP>C-NCAP,我國的安全碰撞嚴格程度是最低的,“五星碰撞批發商”果真“名不虛傳”。
召回製度
我國自2004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缺陷汽車谈球吧-体育赛事召回管理規定》以來(目前中國實施的是從2013年1月1日生效的新《缺陷汽車谈球吧-体育赛事召回管理條例(草案)》),至今為止的召回量僅為2055萬輛,甚至不及美國去年召回量的1/3(美國去年召回6390萬輛)。這個數據能體現出國內汽車質量缺陷更少?
其實細細對比國內外召回製度,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的召回製度存在處罰不力、“責令召回”嚴重缺乏執行力(如某車型的後懸架斷裂事件中,國家質檢總局竟然給出“無法判斷其是否存在缺陷”的回應)、投訴渠道和內容透明度極差(你知道你的汽車出現疑似質量缺陷時該向什麽部門投訴什麽內容麽?)等多方麵問題。
保險標準
國內車險行業相對來說也沒那麽坑,但是對比國外的車險規定,那也算是一個天差地別啊!近日發生的多起豪車“碰瓷”事件也引起了不少群眾對於“豪車險”的思考與討論。在美國如兩車之間發生事故,一般都是無論責任歸屬都找保險公司賠償,而且對於豪車也有專門的“強製險”規定。反觀國內,好多保險公司甚至對於部分天價豪車給予不保的處理。對於“富二代”飆車,美國更是有“未婚低齡男投保費用更高”這樣的規定。總體來講,我國對於車輛強製上保的項目還是十分不健全的。
年檢、改裝、報廢製度
走出國門,你會發現路上跑的車跟國內有很大差異:老款汽車(甚至二、三十年前的老爺車)很常見、很多車都有明顯改裝痕跡。難道國外就沒有車檢麽?有!隻不過跟國內差太多了!雖說各個國家、地區的年檢製度不一樣,但是有幾點是明顯差別於國內的:
車檢機構基本都是非政府機構,取而代之的是政府授權的有技術能力的車行、汽車用品店等民營商業機構;
檢測費用低廉,連相對最繁瑣、嚴格的日本平均每年也隻需要2500到5千元人民幣左右,而美國的家用車車檢費用更是低至16美元;改裝車、老爺車照樣可以通過年檢;人家沒有黃牛!
油品
先不說國內的油價有多高,就拿油品來說,我們的“兩桶油”含硫量是歐洲的80倍,美國的53倍,日本的15倍,烯烴含量是歐洲的3.2倍,美國的8.7倍,日本的3.5倍,兒苯含量也是歐洲的2.4倍,美國的3.6倍,日本的2.5倍。這樣差的油品無論對於汽車運轉還是空氣環境保護都有不小的危害。
總結:國家相關標準和法規製度不與國際接軌或許對於發展本土企業有一定“照顧”的作用,但是長久看來,這樣不但有損消費者的利益,更扼殺了本土企業在核心競爭力上發展的動力!所以還是希望有關部門一視同仁,把廣大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而非本土產業的短期發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