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銷售經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經理 18995953584
姚經理 18771340219
鮑經理 13409665848
傳真號碼:0722-3818001
企業郵箱:zhtzcw@qq.com
汽車工業60年 六問六憶謀發展之二:二汽東風
(2)1969年:二汽項目經曆廿餘載,為何險些夭折?
“你們那麽大個國家,隻建一個汽車廠不行,至少也得搞兩個,況且汽車工業是精密機械製造業,以帶動其他很多工業項目的發展。”斯大林點燃手中那隻碩大的煙鬥對毛澤東說。
“你說得太對了!我們先建一汽,緊接著就考慮建設第二汽車製造廠。”毛澤東習慣性地揮起他那寬大的右手答道。斯大林的話正應了毛澤東的宏偉構想。
三上但不能再三下
一上一下:1953年初,毛澤東提出“要加快建設第二汽車製造廠”,並於4月24日批準在中南腹地選址籌建。1955年7月,李富春副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設計能力比第一汽車製造廠大一倍的第二汽車製造廠,也將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開始建設。這兩個汽車製造廠將為我國建立汽車工業的基礎。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二汽上馬之舉未能實施。
二上二下:1958年6月下旬,在討論誌願軍回國部隊安排的時候,毛主席再次提出調一個師到江南建設第二汽車廠。但終因三年自然災害人吃飯都是問題等各種客觀條件的影響,不得不再次下馬。
三上:鑒於當時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在毛澤東關於“三線建設要抓緊”指示的指引下,1965年12月21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第二汽車製造廠籌備處,調饒斌等5人組成領導小組。隨後,各項籌備工作便開始緊張有序地進行。1966年底,已初步確定了廠址、建設規模、建廠指導思想、建廠方針等總體方案。萬事皆具備、興工已在即。而剛開始“上馬”就遇上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大千擾、大破壞、大動亂。二汽真可以說是生不逢時,多災多難。1969年1月9日,經國務院批準,二汽建設指揮部在十堰宣布成立。
絕不能三下:1980年國家因財政極為困難,不得不對二汽“斷扔”,將二汽列入“停緩建”項目。為不再發生第三次“下馬”的慘境,當年李先念選調、並叮囑“二汽非要搞出個名堂來不可”的黃正夏三次上書匯報爭取,提出“自籌資金,續建二汽”方案,將不上繳國家的錢捆綁起來,打破“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的限製,保證重點資金的使用。1980年3月李先念同誌親自主持批準二汽方案,同年7月鄧小平同誌來二汽視察時也充分肯定了這一決策。
曆時14年的選址
“十堰市真奇怪,一條馬路直通外。說它是城市,種瓜又種菜,說它是農村,工廠山溝蓋。撿了石頭當煤賣,紅薯葉子當白菜。電話沒人走得快,下雨打傘頭朝外。公路有山又有海,一進十堰跳起來。”這麽惡劣的生產生活環境是曆時14年,比一汽選址費勁得多。
一上時,考慮到一汽在北方,準備將二汽放在南方,初步定在中南,因武漢易受突襲原因被PASS掉了,後又跑到成都牛市口,再又按蘇聯建議分散成10個大的加工中心,從成都到西安再到鄭州一線排開。
二上時,選在長沙,後又傾向芷江。
三上時,主要考慮中央擺在“三線”的要求,兼顧要擺在鐵路沿線(擬建的川漢線)。當時有一些極左的思想在幹擾選址,如有建工部同誌提出“工業建築要一貼、二埋、三嵌、四散、五藏、六進洞、七偽裝”,但段君毅部長提出不要片麵地用“備戰”壓人,隱蔽和分散是需要的,但也要看生產的合理性,要算經濟賬,最隱蔽的方案可能是最浪費的方案,基建投資增加三分之一就不幹了。1966年10月,在各方麵500多人參加的老營現場會及後麵的兩次廠址調整會議最終確定。
“包建”和“聚寶”
1969年9月,正是十年動亂時期,二汽建設卻難得的如火如荼地展開,這與當時采取的“包建”和“聚寶”建設組織方式有一定關係。
“包建”,即國內汽車製造廠和零部件廠谈球吧体育官网在线入口對口“包建”二汽。二汽除自建6個技術後方廠外,有二十多個谈球吧体育官网在线入口廠是以一汽為主的各地企業所包建的,其中一汽完成了發動機廠、車橋廠、底盤零件廠、車身廠、車架廠、車輪廠、車箱廠、鍛造廠、鑄造一廠、鑄造二廠、總裝配廠等十一個谈球吧体育官网在线入口廠和熱處理、電鍍兩個係統的包建任務。
“聚寶”,即國內的先進技術成果移植到二汽“聚寶”。人是最寶貴的財富,負責調配人員的人事幹部隨身必帶毛主席語錄。每到一個企業,首先說明建設“二汽”是毛主席首先提出來的,谈球吧-体育赛事是林副主席確定的,廠址是周總理選定的。“三線”建不好,毛主席睡不好覺。
對二汽的“包建”和“聚寶”,相當於對一汽的分家。一汽三丁抽一丁,總共支撐二汽4200人。“中國汽車之父”一汽廠長饒斌、一汽總工程師陳祖濤、在一汽研製中國第一輛轎車的孟少農、一汽鑄造廠廠長李子政、長春汽車研究所所長張慶梓都被“聚”到了二汽。
“預言家”孟少農
有過一汽、二汽兩廠以上經曆的汽車人中,最令筆者最佩服的是孟少農,簡直是神人,就是因為80年代初期的一句話“到了公曆2000年的時候,全中國如果不能生產二百萬輛優質汽車,死不瞑目”,這可以說這是史上最準的中國汽車產量規模的中長期預測,要知道1980年的汽車產量隻有22萬輛,竟然敢預測20年後達到200萬輛,2000年全國汽車實際產量為207萬輛,提前20年預測誤差3%(7萬輛)。
而國家九五汽車產業規劃確定2000年中國汽車產量目標為270萬輛,提前5年預測誤差卻高達30%(63萬輛)。二者預測精度相差10倍,更別提多了15年的時間跨度。
東風再起
“東風”二字除了在1958年短暫的屬於一汽試製一款轎車外,更多的是屬於二汽的主打汽車品牌,即“東風”牌卡車。軍車是二汽可圈可點的品種和看家本事,基本上可占到當時10萬輛生產綱領的一半,在對越反擊戰時,2000輛東風車創下了“英雄車、王牌車”的美譽,捍衛了國威。
但作為企業的名號,則是源於1981年4月,東風汽車工業聯營公司成立(即二汽集團),這種橫向聯合的生產組織模式打破了中國汽車行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格局。在1985年實現了年產10萬輛的生產能力,提前兩年完成續建任務。1987年,二汽以雄厚的實力,一舉躋身於世界三大卡車生產廠家。1990年,二汽又與世界名牌汽車公司—法國雪鐵龍公司,正式簽定了《建立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合資合同》,它標誌著二汽轎車項目正式上馬,並成為中法最大的合資企業,推出了風靡一時的“老三樣”之一的“富康”。2003年公司全麵合資重組。2005年實現整體上市。2009年自主品牌轎車風神成功上市。2012年東風車仍以308萬輛的銷售規模,保持了中國第二汽車的行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