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銷售經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經理 18995953584
姚經理 18771340219
鮑經理 13409665848
傳真號碼:0722-3818001
企業郵箱:zhtzcw@qq.com
專用汽車廠家昨天發文,央視專題節目指出目前市場上大量國二乃至國一車輛充斥市場,整個河北沒有真國四車。其實現在全國隻有北京和成都在新車上牌環節實施了嚴格的監管,會一一查驗車輛的配置,其他地方還僅僅停留在查看合格證和銘牌的階段。“隻看牌”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落後監管,輕易就會被蒙混過關。
河北某汽車銷售市場 大量國一的車
央視報道披露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假“國四車”充斥市場,整個河北都買不到真“國四”柴油車。
正規國四車尾氣處理中的尿素的使用會增加成本,如果是常年跑運輸的車輛,會多花近萬元成本。假冒國四車大有市場,這很好“理解”,但令人不解的是,央視調查發現,不少品牌的貨車都是國三套國四在賣,價格便宜銷量很好,而且上牌和注冊沒有問題,就連國一的車上牌也很容易。
監管去哪兒了?
事實上,我們有著龐大的監管隊伍。在管理環節上,工信部會同有關方麵實施汽車準入管理,質檢部門負責谈球吧-体育赛事質量安全監管和谈球吧-体育赛事質量安全強製檢驗,工商部門負責對汽車銷售環節管理,環保部門負責組織製定各類汙染物排放標準、製定機動車汙染防治管理製度並組織實施。
但是龐大的監管隊伍卻製造了慘淡的成績,銷售環節、上牌環節,全然“失守”。
對具體的監管部門當然需要嚴責,但是我們更應該明白這樣一個困局的存在:我們的排放控製在標準上已經“前行了3000裏”,國四已來臨,國五也很近了,但是監管不僅沒有升級,反而還在原地徘徊。
這不僅體現在多頭管理的低效上,也體現在管理的滯後上。據央視報道,現在全國隻有北京和成都在新車上牌環節實施了嚴格的監管,會一一查驗車輛的配置,其他地方還僅僅停留在查看合格證和銘牌的階段。“隻看牌”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落後監管,輕易就會被戲耍。
而政出多門、文件打架,也給亂象提供了“機會”。據環保部2011年公布的92號公告,國四實施不能晚於2013年7月1日,但是工信部卻在2014年4月出台了27號公告,允許國三車型銷售至2014年底。
那麽,究竟該執行哪個文件?究竟該聽哪個部門的話?
這種人為造成的尷尬,會消耗監管力量,製造信息混亂,無形中也拉了排放控製的後腿。
無疑,現有的監管體係已經不能適應形勢之需。排放標準的快速升級,已將監管“落”了幾條街,而“假車”的橫行無忌,也極大暴露了現有監管格局的漏洞。
監管機製需要改良,監管力量需要整合。如何改良、整合,需要通盤的製度設計。但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是,今後的監管機構應當是權力與責任相統一的,那種問題發生後環保部門卻無權監管和處罰車企的尷尬,該了結了。
與霧霾決戰時不我待,“2014年將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600萬輛”也顯示著中央決心。
“淘汰”隻能對應“升級”:標準升級、監管升級。如果明“淘”暗“留”,監“軟”管“弱”,“假車”橫行就會製造一輪環境悲劇,那不僅辜負中央期待,也違背民眾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