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是靠氣缸內外壓力差而使外界空氣自然吸入缸內形成可燃混合氣來運轉的 ,進氣形式分為兩種:自然進氣和增壓進氣(增壓進氣又主要有機械增壓、渦輪增壓等 )。隨著以大眾為代表的德係廠商近幾年來對渦輪增壓技術的強勢推廣,增壓進氣發動機的風頭似乎漸漸超過了自然進氣發動機,而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並行競爭近百年的自然進氣和增壓進氣(機械增壓/渦輪增壓)發動機並沒有真正分出勝負,針對不同的使用區域環境,並沒有最強,隻有最合適。
那麽為什麽德係廠商近年來對渦輪增壓的普及持強勢推進態度呢?其實很大程度是被歐盟政府逼出來的。近年來,歐盟開始大幅強化排放標準,歐洲車廠原用多年的自然吸氣汽油發動機,基本上都很難達到幾年後將要實施的排放要求,他們必須尋求達標的技術方案,渦輪增壓便是它們認為的合適的解決方案。但這一方案是否是最佳的呢?已經歸入大眾旗下的蘭博基尼,在其旗艦跑車LP700-4上仍采用自然進氣發動機。有人問蘭博基尼總裁為什麽不用更迎合時代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他回答道:“渦輪增壓是給那些無法達成預訂目標的人準備的方案”。言下之意,就是如果用自然進氣可以達到既定的目標效果,廠商未必都願意用渦輪增壓。
那麽自然進氣PK增壓進氣,究竟孰優孰劣呢?同等排量下,渦輪增壓能提供更高的功率與扭矩,舉例來說1.8T大約能相當於2.4L(而當前市場上1.8T的帕薩特和2.4L雅閣的售價也基本相當)。渦輪發動機因為排量更小,所以在渦輪不全力工作的狀態下,它可能比同等動力水平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更加省油。但渦輪增壓動力輸出反應相對滯後,噪音較大:由於轉子的慣性作用,葉輪對油門的驟時變化反應還是遲緩。從踩油門希望立即提速,到葉輪高速轉動將更多空氣壓進發動機之間,存在一個時間差,而且這個時間還不短。一般經過改良的渦輪也要至少2秒左右來增加或者減少進氣的壓力。如果你要突然加速的話,瞬間會有提不上速度的感覺。而自然進氣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更平順,操控更得心應手。
在使用和維護方麵,渦輪增壓維護更為複雜,成本較高:其對油品要求較高;發動機壽命相對較短:由於渦輪增壓方式會給發動機帶來更高的燃燒溫度,所以在理論上,渦輪增壓發動機不如自然進氣發動機壽命更長久;保養相對更複雜:啟動後需怠速運轉3分鍾,冬季需熱車5分鍾以上;發動機長時間高速運轉後,不能立即熄火;對機油品質要求高;需要按時清潔空氣濾清器……綜上所述,盡管同等動力水平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在燃油經濟性上稍高於自然進氣,但綜合來看,如果沒有良好的駕駛習慣,高昂的保養和維護費用將很可能使得帶T車 “省油但不省錢”。
那麽自然進氣發動機與渦輪增壓發動機,誰更適合中國道路使用環境?本田應該是最具判斷話語權的車企之一。一直以來,本田分別在自然進氣發動機以及渦輪增壓發動機領域取得了非凡成就。1987年,本田渦輪增壓引擎V6 RA167E 助力威廉姆斯車隊獲年度車隊總冠軍;1988年搭載本田渦輪增壓引擎RA168E的邁凱輪MP4/4 賽車被譽為F1史上最出色賽車;1989年,F1賽事組委會全麵禁止渦輪增壓技術,邁凱輪車隊MP4/5閃亮登場,搭載了本田全新的3.5L 72度夾角V10自然進氣引擎RA109A,最高轉速12800rpm,蟬聯車隊和車手總冠軍。本田向世人證明,無論是渦輪增壓還是自然進氣,他們都能玩得轉。
自然進氣PK增壓進氣,究竟誰能為消費者提供最為有效的價值呢?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