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銷售經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經理 18995953584
姚經理 18771340219
鮑經理 13409665848
傳真號碼:0722-3818001
企業郵箱:zhtzcw@qq.com
看國內專用汽車企業如何應對供給側改革
十八大以後,中國經濟形勢發展推動經濟政策深刻調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順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內在要求,明確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從“三期疊加”到“新常態”,再到五大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深化認識的過程。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實踐並非始自今日,事實上20世紀80年代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改革、發展鄉鎮企業,90年代中期的經濟體製總體改革,90年代後期的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全麵改革等,都是供給側改革。那麽究竟什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什麽要進行這個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目前國內專用車企業來說有什麽啟發?本文筆者針對以上問題作簡要的梳理和闡述。
一、什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這五大任務對應著當前最為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所謂“供給側改革”是指從供給側入手的改革。所謂“結構性改革”是指針對結構性問題而推進的改革。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從供給側入手,針對經濟結構性問題而推進的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辦法矯正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解決有效供給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實現新的平衡;就是要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改善供給品質,創造新供給、培育新需求;就是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盤活過剩產能沉澱的勞動力、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讓生產要素從低效率領域轉移到高效率領域,從已經過剩的產業轉移到有市場需求的產業,進而實現資源優化再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二、為什麽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需求側宏觀的調控政策的邊際效益在遞減,副作用在變大。
自2008年國際經濟危機爆發後,為了保增長或穩增長,我國采取了一係列需求管理政策,如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政府投資政策等。這些政策確實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長效果,但此後需求管理政策的邊際效應在遞減,雖然連續多次采取了穩增長措施,但GDP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達到12.1%的高度之後,一直在震蕩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且尚未扭轉下行趨勢。
由於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通過政府投資和釋放流動性等手段,拉動“三駕馬車”來實現經濟增長,屬於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也造成了產能過剩、高房價或資產價格泡沫、地方債務壓力加大、資源環境壓力加大、企業效益下降、影子銀行、銀行不良資產率上升等副作用和後遺症。
(二)解決目前中國結構性矛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中國目前的結構性問題主要包括產業結構、區域結構、要素投入結構、排放結構、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等六個方麵的結構問題。其中,產業結構問題表現在低附加值產業、高消耗、高汙染、高排放產業的比重偏高;區域結構問題表現在人口的區域分布不合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偏低,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公平;要素投入結構問題表現在資源能源、勞動力、資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術、知識、信息等高級要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結構問題表現在廢水、廢氣、廢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問題表現在過多依賴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特別是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收入分配結構問題表現在城鄉收入差距、行業收入差距、不同群體收入差距較大。這六個方麵的結構性問題既相對獨立,又相互疊加,需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三)釋放中國經濟潛力的需要。
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能夠形成新主體,即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企業、企業家、創業者等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同時要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約束政府的“有形之手”,正確發揮政府的作用;二是能夠培育新動力,即通過全麵改革培育新的增長動力,通過全麵創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三是能夠發展新產業,即一方麵要尊重和順應經濟規律、市場規律,及時淘汰過剩產能和僵屍企業等,讓市場及時出清,避免資源浪費,及時化解經濟泡沫,避免係統性風險,另一方麵要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等。
(四)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需要。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如果國內企業和個人的供給能力提高了,即使國內需求沒有擴大,也會保持經濟增長,因為供給能力提高的企業和個人會開拓外需市場,滿足國外市場的需求,賺外國人的錢。反之,如果國內企業和個人的供給能力沒有提高,即使國內需求擴大了,也不一定帶來經濟增長,因為在國內企業和個人的供給能力沒有提高的情況下,擴大了的內需市場很可能會被國外的企業所占領。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專用車企業的啟發
供給側改革主要強調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在市場競爭中適應需求多樣化、高端化和服務化趨勢,把資源更多配置到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領域。通過供給側改革提高有效供給能力,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質量,擴大消費需求,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和活力,為中長期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創造條件。那麽,作為製造業的一個細分板塊,專用車製造企業針對國家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如何把握並利用國家這一政策,在改革的深水區中浴火重生。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要理解、吃透、踐行,以下觀點僅供參考。
第一,持續增強創新能力,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專用車企業要堅持技術創新不放鬆,不斷吸收優秀人才,走創新驅動和內生增長之路,努力形成“人人創新”的新局麵。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消費者參與的程度越來越高,以往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因此,專用車生產企業要向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網絡化銷售等先進製造方式和商業模式轉型,滿足日益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支撐消費結構升級。
第二,合理根據市場需求製定產能,防止盲目投資擴產,造成產能過剩,資金鏈斷裂。第11次中財領導小組會議與12月1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已提出“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方針。李克強總理12月2日指出要對“僵屍企業”、“ 絕對過剩產能”的企業狠下刀子。同時還提出“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創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通過投資結構調整與更加重視內涵式增長加快培育新經濟增長方式。
目前,我國專用車雖經過幾十年的苦練內功與摔打磨練,不斷地汲取國外技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同國外著名品牌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仍基本停留在仿製階段(主要指上裝),開發設計雷同現象十分普遍,專用車的品種還較少,而且谈球吧-体育赛事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大多數企業隻能生產中型普通專用車、其他類型的專用車產量仍較少且功能簡單。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國產專用車還不夠多,底盤企業與專用車企業嚴重脫節,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我國專用車行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整個專用車行業準入門檻低,專用車市場魚龍混雜,同質化低端的專用車谈球吧-体育赛事已經產能過剩,如果不顧這個實際盲目上項目、鋪攤子,勢必是自食苦果。
第三,淘汰落後產能,實現谈球吧-体育赛事升級。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各方麵的轉型升級,未來是拚智力,而不是拚勞力的時代。專用汽車企業必須要走智能化、高端化、高科技化、高附加值、 高技術的道路,專用汽車企業要緊緊抓住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機遇,加快推動專用車製造向智能製造突破,運用新技術、發展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實現從低端向高端轉、谈球吧-体育赛事從初粗谈球吧-体育赛事向終端消費谈球吧-体育赛事轉、生產方式從粗放高耗能向綠色低碳循環轉,質量效益從低效向高效轉。
第四,抓住服務性製造的趨勢,讓服務更人性化。專用車企業一定要加強與客戶的溝通和交流。在製造服務化模式下,顧客不再是被動的谈球吧-体育赛事接受者,而是參與到谈球吧-体育赛事的設計與生產過程中來。這就需要顧客參與設計和生產的有效交互途徑和方式,有效地管理顧客期望,在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谈球吧-体育赛事的可靠性、可製造性、可維護性、可回收性與降低成本。
服務型製造就是發現需求、滿足需求、創造需求,而且這個需求不僅僅是谈球吧-体育赛事方麵的需求,包括了服務方麵的需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完全滿足用戶需求的谈球吧-体育赛事。將需求真正融入谈球吧-体育赛事當中,使谈球吧-体育赛事更加精確、有效率。因為隻有滿足用戶需求的谈球吧-体育赛事才是向服務型製造轉型過程中的價值根基。接下來才是深度挖掘客戶需求,拓展增值服務。專用車企業要善於發現客戶深層次的真實需求,整合優勢資源,從供給側方麵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創造客戶價值最大化,進而創造新的客戶需求。
第五,引進先進技術,建設柔性化生產線,積極推行智能化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重視人才、技術、知識、信息等高級要素的投入,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落地,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製造環節的融合日益深化,呈現出設計信息化、裝備智能化、流程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智能化生產在降低製造成本,提高谈球吧-体育赛事質量和生產效率方麵將發揮重要的作用。所以,專用車企業應該把目光放長遠,通過調研,對標國內外先進專用車企業,超前布置柔性化生產線,增強自身的靈活性和抗風險能力。
四、結束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中國經濟當前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問題,而非周期性問題,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要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這五大重點任務。專用車企業要做的就是學好用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結合企業自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轉變,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自身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通過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企業經營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