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銷售經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經理 18995953584
姚經理 18771340219
鮑經理 13409665848
傳真號碼:0722-3818001
企業郵箱:zhtzcw@qq.com
第六屆全球汽車論壇在重慶舉行 “一帶一路”自主機遇核心技術是關鍵
第六屆全球汽車論壇近日在重慶隆重舉行,圍繞“大變革 重構產業體係”的主題進行了多方麵、深層次的交流。其中,作為分論壇之一的前沿瞭望“‘一帶一路’對中國車企發展戰略的意義”更是從國家經濟的宏觀政策上全方位分析了中國車企在目前形勢下所具備的優勢與挑戰。
第六屆全球汽車論壇
論壇分別邀請了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廣汽集團乘用車總經理助理王順勝、華西都市報副總編張雁飛和標致雪鐵龍印度亞太區經理Shashikant Vaidyanathan作了主題演講。
易小光針對“一帶一路”戰略下內陸地區發展的機遇和相關建議作了闡述。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以後,麵對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政府和企業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如何實現開放經濟與企業“走出去”成為了重要課題。易小光從國家與地方層麵發表了他對於實現經濟富強的具體措施的看法。國家層麵上,要建立與通道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深層次戰略合作;要通過國內外生產力布局的新構造去尋求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要通過開放戰略的縱深推進去形成內外聯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地方層麵上,要具有機遇意識;要改善個地區經濟地理區位,抓住重大項目機會;要實現產業體係和城市功能融入國際化。而對於內陸地區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易小光也結合了重慶在實際發展中的情況,整合歸納了依靠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地區與企業的優勢與即將或正在麵臨的挑戰。針對如何去發揮優勢實現經濟產業的再次騰飛,易小光提出了“五個”促進。促進口岸經濟發展;促進科技創新,提升產業體係能級,發展產業集群;促進國內外合作;促進以交通為主體的現代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市場經濟體製機製的建設和完善,激發社會發展活力。
王順勝則結合自主品牌傳祺在海外發展的戰略,總結了國產自主品牌海外拓展的優勢與屏障。中國汽車行業走向國際化在目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下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吻合程度較高。高鐵、核電等領域已經比汽車先行一步,而汽車作為主要的消費品,在國際市場中還存在許多開拓的空間。但中國汽車工業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依然存在著很多阻礙。國內自主品牌的谈球吧-体育赛事本身需要提高,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品牌競爭力。這是目前我國車企在海外拓展時普遍存在的一大挑戰。
一帶一路示意圖
來自印度的Shashikant Vaidyanathan,對於中國汽車製造在“一帶一路”的政策下如何行動,Shashikant Vaidyanathan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一帶一路”對於中國整車廠走向國際的戰略影響巨大。主要體現在國際道路網絡的連接、國家政策的帶動和相關政策下進出口的發展機會,以及亞投行的建設和人民幣國際化等優勢。但中國品牌在海外的可信性和知名度還是比較低。中國電訊品牌小米等企業在印度的接受程度就很好,中國車企也可以從中借鑒一些經驗。想要一定程度的打開印度市場,中國車企還需從投資、谈球吧-体育赛事設計等方麵入手。
資料顯示:“一帶一路”是中國新國際戰略決策。其基本構想是依靠中國與沿線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製,構建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汽車作為國民經濟產業的支柱,在“一帶一路”的國際戰略新決策中所麵臨的挑戰是巨大的。但是伴隨著挑戰,中國車企迎來的機遇也是無可比擬的。
“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作為中國首倡並主導的“一帶一路”,給“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發展,尤其汽車產業發展帶來多重機遇,並將深度影響著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
分論壇總體達成共識:國家宏觀政策對於中國汽車工業來說,具有推動、提高的作用。但自主品牌走向國際依舊存在很多難點。主要是自主品牌的谈球吧-体育赛事技術需要突破,從而進一步去提升品牌在國際當中的競爭力。僅僅這兩項挑戰就需要國內車企付出很多努力。在“一帶一路”國際戰略這樣龐大的背景下,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決不會落在後麵。在此之前,國內很多車企都推出了走向國際的戰略布局。先不論這些策略實施的好壞與否,中國汽車走出去的步伐逐漸清晰。各大汽車製造商應協同合作,在開拓海外市場的路上攜手並進。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製造”會是國內自主品牌引以為豪的代名詞,“中國製造”的標簽也會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