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銷售經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經理 18995953584
姚經理 18771340219
鮑經理 13409665848
傳真號碼:0722-3818001
企業郵箱:zhtzcw@qq.com
近年來,隨著多起重大質量隱患被“3.15”晚會曝光並得到較為妥善的解決後,“3.15”逐漸成為汽車行業的熱門事件,又是一年”3.15”臨近,汽車谈球吧-体育赛事質量再次受到空前關注。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64億輛,其中汽車1.54億輛。而中汽協發布的銷量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汽車銷量達2,349萬輛,同比增長6.9%,連續六年排名全球第一。如此龐大的汽車保有量以及增長基數下,中國汽車谈球吧-体育赛事整體質量表現如何?蓋世汽車網此前曾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業界調查,結果表明,在大多數業內人士的印象中,國內汽車谈球吧-体育赛事的整體質量提升明顯,而據J.D. Power亞太公司發布的2014年中國新車質量研究SM(IQS)報告顯示,中國新車質量持續大幅提升,與我們的調查結果保持一致。
促使汽車谈球吧-体育赛事整體質量提升的原因何在?“3.15”在這其中起到了何種作用?幾大主流車係的谈球吧-体育赛事質量表現如何?本期蓋世論衡特邀新華信汽車營銷解決方案副總經理戴文濤、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宋健、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王寧圍繞此話題展開討論。
論衡之一:你認為近年來國內汽車谈球吧-体育赛事整體質量有所提升的原因是什麽?“3.15”在其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3月2日-3月8日,蓋世汽車網針對國內汽車谈球吧-体育赛事整體質量的業界調查結果表明,國內汽車谈球吧-体育赛事整體質量正在呈逐年上升態勢。
對此,戴文濤表示,從大方向上來看,任何一類谈球吧-体育赛事的質量都是在不斷提升的,汽車的整體質量也不例外。在其看來,促使汽車質量不斷往前走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麵,首先,從需求方來講,國內汽車消費者主動加深了對汽車的了解,從最開始的不熟悉到漸漸熟悉,甚至還出現了一批專家型的消費者,他們不但懂車還懂得如何去評價汽車質量,這也就反過來要求廠家不斷提升汽車質量,以契合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另外,從提供方廠家內部管理來看,近年來,廠家對質量管理方麵提出了不斷精進的要求,很多廠家內部對質量都會有更多的監控,而這些監控又多與廠家質量部門的KPI掛鉤,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其質量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王寧也給出了相同觀點,其認為,變化的市場競爭環境是一大主因。王寧也指出,現在的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懂車,市場壓力迫切地要求車企來關注質量。其同時指出,隨著市場的擴大和售後問題的反饋,自主品牌也在努力提升自身技術和質量管理水平。加之自主品牌近年來積累了一些資本,在全球的研發設計方案上有一點技術沉澱,這些都有助於其整體質量的提升。
宋健則指出,製造裝備的升級使得汽車在製造過程中的品質得到提升。“我國汽車的製造裝備一點不比國外差,甚至作為後起之秀我們很多設備都是最新的,而國外還在沿用一些舊設備。” 宋健表示,“老百姓購車對質量的要求在不斷提高,人們往往會選擇口碑比較好的車企,品質跟銷量是直接掛鉤的,車企為了銷量自然也會在品質質量上下功夫。”
對於“3.15”所發揮的作用,宋健認為主要是監督作用。“誰都不希望因質量問題被曝光,前幾年由央視牽頭曝光的一些汽車質量問題,促使車企提高警惕去重視質量問題。”
王寧表示“3.15”起到了一個正向的推動作用,一方麵能喚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麵,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車企對谈球吧-体育赛事質量的改進。不過,王寧同時指出,一個企業的質量問題僅靠“3.15”來監督,那這個企業肯定是做不好的,“汽車不是一錘子買賣,車企若是想在行業中長期立足,根本上還是要從自身管理出發,從谈球吧-体育赛事本身的質量性能出發。”
戴文濤亦認為中國汽車質量的提升不能光靠“3.15”,其還隻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3.15曝光的是一兩個點上的問題,這對廠家有一定的震懾作用,對行業也有一個符號性和帶動性的變化,但是整個中國汽車質量的提升,最根本還在於廠家管理水平的提升。”
論衡小結:消費環境的不斷改善、市場競爭的持續加劇是國內汽車谈球吧-体育赛事整體質量得到提升的主要內在推動力,而製造設備的升級以及相關技術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外部刺激因素,總而言之,谈球吧-体育赛事質量隨發展時間的推進而不斷提升是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而在汽車行業愈發受到重視的“3.15“概念從根本上而言隻是相關部門公信力不足的前提下被階段性放大的媒體監督作用,對汽車廠商是震懾,但市場監控仍需要以媒體為主體,對整個行業而言仍是不成熟的標誌。
論衡之二:幾大主流車係的谈球吧-体育赛事質量如何,哪個車係相對表現最佳?
縱觀各大主流車係:德係、美係、日係、韓係、法係、自主品牌,他們具體的谈球吧-体育赛事質量如何,哪個車係的相對表現最佳?
戴文濤首先分析指出,德係、美係的汽車質量一直相對比較穩定,主要是其從事汽車產業的時間較長,雖然其間出現過一些小波瀾(速騰事件等),但是不可否認,相對來講,其總體上質量還是比較平穩。
韓係中,現代汽車是一個典型的內部質量管理標杆企業,八、九十年代,現代掀起的企業質量管理浪潮直接帶動了其整體汽車銷量的提升,“在質量管理方麵,現代的一些舉措是很值得業內去學習借鑒的,現在仍有廠家每年都會派員工去現代參觀學習。”
以豐田為代表的日係,精益生產方式,在質量管理上也屬比較老牌。
自主品牌,近五年來,自主的質量管理水平提升非常大,且與合資品牌質量管理水平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J.D. Power去年的質量報告顯示,自主品牌2014年總體新車質量平均為131個PP100,與2013年(155個PP100)相比減少了24個PP100(分數越低表示問題發生率越低,即質量越高)。國際品牌則從2013年的104個PP100減至2014年的95個PP100。
單從質量方麵而言,戴文濤坦言其個人比較看好日係。首先,日係的生產管理在全球首屈一指,其次,比較保守的經營思路讓其經營也相對穩健。
在王寧看來,自主品牌的質量稍顯偏弱,畢竟起步發展曆程晚,在管理經驗方麵尚不如國外合資品牌。但是他又提到,合資品牌也不見得一定好,很多車型國產化時根本沒有在國外上市,僅僅是在中國上市而已,也會有出問題的可能性。
另外,王寧指出,質量與銷量是直接掛鉤的,“一個車型的銷量能夠持續多年達到月銷一、兩萬輛甚至更高,就證明其質量相對有保障,相對而言,從量上達到這個規模,其質量上就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如果真的有質量問題消費者肯定會有反饋,進而也會影響其持續較好的市場表現。”
論衡小結:在質量管控上,幾大外資車係各有千秋,畢竟能夠發展成為世界級的企業,都勢必需要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質量監管機製,究竟哪家更強則見仁見智,需要比較的其實是各大車係針對中國市場的態度,其在國內執行的標準是否是其全球標準是問題的關鍵。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品牌近年來在谈球吧-体育赛事質量方麵進步明顯,但麵對外資車企動輒百年的品牌底蘊,自主品牌仍有不小的差距。
論衡之三:當前國內車市上存在哪些比較嚴重的質量隱患?
2013、2014,連續兩年的“3.15打假”,汽車行業相繼被曝光了DSG事件、翼虎“斷軸門”等問題,車企回應以及解決以上問題的速度空前迅速,讓“3.15”逐漸成為汽車圈的大事。在汽車保有量又創新高的當下,國內車市上還存在著哪些比較嚴重的質量隱患?哪方麵的質量隱患最有可能被本次“3.15”曝光?
戴文濤分析指出,當前從車主的關注度來看,發動機變速箱等動力係統存在隱患是最大的。
其中,動力係統第一,底盤第二,特別是前後驅動橋問題,這些是直接關係到生命安全。
如果從故障率角度來看,統計哪個部分的故障率更高,一些車身附件等小地方或是空調係統等的故障率也不一定會低,但是大家對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故障會特別關注,主要還是其會涉及到生命安全。
“未來,電子電器的故障問題或許會讓大家越來越重視,”戴文濤還提到,現在一輛車的電子化程度已經達到20%~30%,很多數字化的娛樂係統都在車身上不斷被加載,未來隨著車聯網的普及,互聯網概念的不斷導入,車身電子化的程度也會越來越高。“在車輛網普及後,車內網與外界的互聯網接通,很有可能使車身的信息安全出現問題,如引發黑客事故,危及數據安全等等。”
王寧認為,車內空氣揮發物的情況會比較嚴重。據悉,目前世界上各國的車內空氣質量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而現有的中國法律體係相較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比較鬆懈,若中國的車內空氣質量標準沒有國外嚴格,生產工藝和谈球吧-体育赛事上隻要求達到國家標準,那麽就會有危害氣體超標的可能性,再加之迫於生產成本的壓縮,極可能會帶來質量隱患。
對於最有可能被曝光問題,受訪專家均表示這是偶發性事件,在沒有特別明顯的誘發因素出現前並不容易預測,但從概率上而言,隨著空氣汙染不斷加劇,人們對PM2.5的關注度持續提升,再兼之前段時間一個相關宣傳片的刺激,各界當下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度很高,因此,車內空氣、汽車尾氣排放是否達標等問題被曝光的可能性較大。
論衡小結:目前,3.15儼然已經成為汽車行業一年一度發現解決質量問題的重要途徑,廠商、媒體、消費者等各界都給予高度關注,近兩年,也先後有多家汽車品牌選擇在“3.15”之前召回存在質量隱患的谈球吧-体育赛事,“3.15”的威懾力可見一斑。本屆“3.15”會否有汽車品牌被曝光還未嚐可知,但根據當前的熱點而論,與空氣質量相關方麵最可能“中槍”,那些被曝出嚴重車內空氣質量問題卻仍沒有積極解決的汽車品牌可能要緊張一下了。
蓋世論衡:是蓋世汽車研究院打造的一個品牌汽車評論欄目,透析汽車行業的新現象,新熱點,新規律,新趨勢;以行業資深專家、權威媒體人及企業高管為發聲主體,多層次、多角度探討變化中的中外汽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