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車之廚餘垃圾處理路線:與餐廚有共性又有差別
餐廚垃圾的特點包括有機物含量高,含水率高,易腐爛變質,易發酵、發臭,主要是采用厭氧消化、好氧堆肥和飼料化工藝等生物法進行處理。其中厭氧消化工藝能最大化回收油脂,無害化程度高,並能夠充分地對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進行資源化回收和利用, 已經有超過 70%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使用這條技術路線, 是現階段的主流工藝路線。
∆維爾利杭州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工藝流程圖


典型的餐廚垃圾厭氧消化工藝:餐廚垃圾經過分選後,提取塑料等雜物進行回收,漿料進行進一步的固液分離並提油,毛油外售,脫油後的料液全部進入厭氧發酵罐進行厭氧消化,產生的沼氣用於發電,沼液進入汙水處理係統,沼渣則經脫水後外運填埋或焚燒。
大方向上,廚餘垃圾的處理也是采用厭氧消化的技術路線,但是與餐廚垃圾相比,廚餘垃圾的含油率低、有機物含量低、含雜率高。因此若完全照搬餐廚垃圾處理的技術路線(除油後全部進入厭氧發酵罐),將大大增加項目投資額(以上海為例,上海每天的餐廚垃圾量約為 2500 噸, 而經過垃圾分類後廚餘垃圾的量將超過 8000 噸),相對較低的有機物含量會降低厭氧發酵的效率,較高的含雜率影響厭氧罐的穩定運行。
因此廚餘垃圾處理的技術路線會略有差別:經過預處理後,通常會直接壓榨,僅有液相進入厭氧消化罐進行厭氧消化, 固相不進入厭氧消化係統, 直接脫水後焚燒或填埋。廚餘垃圾的產氣率、提油率較低, 而外運處理的固渣(沼渣)較多,因此成本略高於餐廚垃圾。
∆餐廚垃圾厭氧消化工藝

∆廚餘垃圾厭氧消化工藝
2019 年 6 月,《固體廢棄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提出了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製度。現階段,廚餘垃圾的處理項目的盈利還是依賴於政府補貼。計算主要城市每年的補貼規模, 核心假設如下:
( 1)廚餘垃圾處理的補貼暫時參考餐廚的標準,即 350 元/噸( 含運費, 考慮到每噸餐廚和廚餘垃圾產生的沼氣量和外運填埋或焚燒的沼渣量,廚餘垃圾處理的綜合成本應略高於餐廚);
( 2) 不考慮沼氣和垃圾焚燒發電上網的電價補貼;
( 3)淨增加補貼額指廚餘垃圾單獨處理較過去的垃圾焚燒處理增加的補貼額(垃圾焚燒補貼標準按 80 元/噸);預計 46 個試點城市的廚餘垃圾處理每年的補貼額約為 170 億元, 淨增加補貼額為 130 億元,補貼規模整體可控,若垃圾收費製度能順利推行,則有利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人口規模前十的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廚餘垃圾處理補貼測算
素材來源:中商情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