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銷售經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經理 18995953584
姚經理 18771340219
鮑經理 13409665848
傳真號碼:0722-3818001
企業郵箱:zhtzcw@qq.com
7月1日起發動機排放升級 購車要趁早 相關增值業務遍地開花
按照環保部公告,從今年7月1日起,所有商用車必須符合國Ⅳ排放標準。商用車尤其是柴油車排放升級需要升級發動機燃油噴射係統和增加尾氣後處理係統。山東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副院長李國祥認為,這次升級不僅使發動機企業受益,還將為車企帶來新的增值業務,即尾氣後處理係統。受此新規定影響,因為大多數小型專用車商用車用戶的油耗並不大,購車成本是主要成本,所以出於節約購車成本方麵考慮這段時間很多用戶下單,專用汽車廠家生產如火如荼。就像632號文件實施導致很多加裝ABS,前盤製動的商家銷售額大增一樣,國四的實施也會帶來新的商機。廣大用戶對國四的實施也應該從兩麵來看。麵對新標準帶來的發展機遇,不少車企已提前謀劃,欲趁此商機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已經做好了國IV谈球吧-体育赛事產能規劃,並儲備好進口配件,生產係統也提前進行了計劃排產,確保7月1日之後國IV發動機供應。同時,濰柴自主研發的後處理係統已經小批量裝配卡車和客車市場,市場反饋良好。”4月24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濰柴動力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郭聖剛介紹說。
● 新標準減少80%的顆粒物排放
根據國務院的要求,我國在“十二五”末機動車的氮氧化物(NOx)排放總量要比“十一五”末下降10%。但到目前為止,機動車NOx排放總量不降反增。
“在機動車尾氣排放中,商用車‘貢獻’最大。”李國祥告訴導報記者,商用車主要使用柴油發動機,運行裏程長、燃油消耗量大,排放的尾氣中汙染物主要以顆粒物(PM)和NOx為主,是機動車尾氣汙染的“罪魁禍首”,也是減排的監控重點。根據環保部的數據,2011年我國柴油車僅占機動車總保有量的6.3%,而NOx排放量卻占到全國當年汽車NOx排放量的67.2%,PM的排放量也占到了汽車總排量的78.8%。
其實,為減少商用車尾氣汙染,國家環保部先後計劃於2011年7月1日、2012年1月1日在全國實施商用車國IV排放標準,但由於企業技術儲備和油品質量問題一再推遲。據了解,實施國Ⅳ標準柴油發動機與國Ⅲ標準發動機相比,不僅可以減少5%-7%的油耗,而且可以減少80%的PM排放。從2007年1月1日起,北京已率先實行汽車國IV排放標準。之後,上海、廣州相繼跟進。但是車價的上升確實不爭的事實。對於對車價比較敏感的用戶來說,現在是訂車的最佳時機了。
● 買著貴用著便宜
作為內燃機行業的引領者,濰柴早在2006年藍擎國Ⅲ發動機研發成功後,便開始著手搭建國Ⅳ發動機平台。“從國Ⅲ到國Ⅳ,不隻是簡單地排放升級,而是整個發動機平台的升級。”郭聖剛解釋說,這包括發動機本身的強化———要承受更高的爆發力,燃燒的優化,通過淨化降低80%以上的PM排放,還包括增加後處理係統降低35%以上的NOx。
他說,濰柴已成功自主研發出後處理係統,借助其中的尿素供應係統,尿素與發動機的廢氣混合,並產生一係列化學反應,將柴油燃燒產生的有害物質分解成氮氣、水和比較潔淨的空氣,從而提高發動機排放標準。同時,依托自主研發的後處理電控係統,濰柴實現了整個後處理係統與整車的匹配。目前,濰柴後處理係統已經小批量裝配卡車和客車市場,客戶反饋良好。
“新車每增加一套後處理係統,成本要增加1萬多元。不過,由於國Ⅳ發動機燃燒更充分,也就是省油,這個差價一年多就能賺回來。”郭聖剛說,國Ⅳ發動機動力性更好,經濟性也更好,綜合省油在5%以上。單從省油的角度看,減少了能源消耗,也就是降低排放。當然,省油對用戶而言,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使用成本。在賺回差價後,以後使用就是省油賺來的利潤。因此,雖然國Ⅳ排放標準的柴油車售價高了,但使用成本降低,用戶最終是受益者。
據了解,濰柴已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專門研發了不同款式和型號的後處理係統,並進行了大量整車匹配試驗,以滿足整車空間布局和重量要求。如,濰柴的升級版藍擎國Ⅳ發動機與陝汽重卡進行匹配試驗,該款發動機以濰柴動力藍擎WP12係列12升成熟機型為開發平台,對電控係統進行了升級。通過與濰柴的匹配試驗,陝汽也完成了國Ⅳ車型的技術儲備。
準備從國Ⅳ排放標準實施中挖掘商機的,不止濰柴。據媒體報道,博世汽柴計劃將尾氣後處理係統培育成為公司未來的支柱業務之一,到2014年,尾氣後處理係統將為其貢獻5.6億元淨利潤,這相當於該公司2010年全年淨利潤的42%。中通客車也在谈球吧-体育赛事平台調整上做好了準備,進行國Ⅳ排放車型的目錄資源儲備,通過申報“公告”、3C認證等相關認證,取得市場準入條件,同時近兩年已開始向部分國內外市場提供符合國Ⅳ排放的公路客車、旅遊客車和城市客車。
“其實,企業的技術儲備一般都做得很好,但市場推進還要邁過油品這道坎。”李國祥認為,油品升級腳步緩慢阻礙了汽車排放的升級,而油品升級的最大的障礙在成本,如何解決油品升級帶來的成本增加,需要政府、油企和汽車用戶之間的利益協調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