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網站首頁Home公司簡介About Us 新聞中心News谈球吧-体育赛事中心Products谈球吧-体育赛事價格Products Price 訂車流程Process 售後服務Service 客戶留言Messages聯係我們Contact Us

  • 湖北谈球吧-体育赛事環衛科技有限公司座落在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湖北隨州。隨州是曆史文化古城,炎帝神農故裏,編鍾古樂之鄉,專用汽車之都。我司谈球吧体育官网在线入口生產銷售各種垃圾車,包括勾臂式垃圾車、壓縮式垃圾車、新能源垃圾車、純電動垃圾車;吸糞車,吸汙車,灑水車,高壓清洗車,清洗吸汙車,汙水處理車,霧炮車等各種環衛車;道路清障車,平板運輸車,隨車起重運輸車,高空作業車,散裝飼料車,LED廣告車,水泥攪拌車,粉粒物料運輸車,客車校車等各種專用特種汽車。我司谈球吧-体育赛事質量可靠,技術先進,價格低廉,性價比和競爭力領先。願隨時為您提供各種專用車谘詢和報價!歡迎隨時聯係垂詢!

推薦新聞

行業動態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趙英:工業4.0高投入高產出 適合汽車業

趙英:工業4.0高投入高產出 適合汽車業

作者:湖北谈球吧-体育赛事環衛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3030 發布時間:2015-06-11 10:44:28
分享:

趙英:工業4.0高投入高產出 適合汽車業

汽車行業被納入《中國製造2025》,這是過去一段時期行業最為熱議的話題之一。在中國汽車業整體實力尚與發達國家有著較大差距的情形下,如何通過國家意誌推動產業戰略升級轉型,是國家領導人與各大汽車企業關心的話題。

  社科院研究員趙英認為,《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有神似之處,高投入高產出的模式非常適合汽車產業,這也是汽車產業不可缺席《中國製造2025》的理由之一。但與此同時,中國汽車業在升級轉型道路上,也麵臨著配套設施不完備、零部件企業發展滯後、標準接口不統一等多重問題,盲目照搬德國工業4.0的概念,並不一定就能立竿見影解決中國汽車業的發展困境。

  以下為在2015全球汽車論壇上,新浪汽車與趙英研究員的對話實錄:

  新浪汽車:各位新浪汽車的網友大家好!這裏是新浪汽車2015全球汽車論壇的報道現場,今天我們請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室主任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趙英先生!趙老師好!

  趙英:你好!新浪的網友大家好!

  新浪汽車:趙老師這次也是為全球汽車論壇做了精心準備,《中國製造2025》也是最近非常熱的一個話題,您認為這個宏觀的概念應該怎樣解讀呢?

  趙英:我認為宏觀概念是這樣,首先國內的背景就是中國“十三五”計劃中,肯定是要把工業由大變強作為核心目標。從國際角度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各國都推出了一係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計劃,到現在這些產業都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就說國際領域製造業的競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種背景下,所以中國也推出了自己製造業強國的計劃,中國製造2025全麵刻劃了下一步中國產業升級的方向和重點,而且是非常及時的。

社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趙英社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趙英

  新浪汽車:其實《中國製造2025》這個方案草擬之後,我們當時也聽到一些議論,就說汽車到底應不應該納入,有一些爭論,您是怎麽看待這個問題的?

  趙英:我認為汽車毫無疑問是應該列入,至於當初有爭論,我覺得這也很正常,因為在國際上,汽車工業迄今為止已經百餘年的曆史了,在國際上,而且從技術難度劃分上,技術密集的劃分上把汽車工業從中等技術含量的產業,甚至有人說這是一個老的傳統產業,但是恰恰相反,汽車工業又是一個老而彌新的產業,包括汽車谈球吧-体育赛事,隨著各種新技術的出現,不斷地改變了自身。比如汽車下一步的智能駕駛,這個實際上跟無人機的技術都是一樣的,甚至比它難度還大,比如汽車互聯網,另外還比如現在德國的工業4.0,首先想到的是什麽?把物聯網、互聯網的技術應用在汽車工業上,所以汽車工業有一個最特殊的地方就是什麽?它是大批量、高質量、高水平地生產汽車谈球吧-体育赛事,它是一切新的工藝、新技術的載體,從有汽車工業以來,世界上所有新的生產方式、新的技術都是首先應用在汽車上,因為它能用得起,能夠檢驗汽車谈球吧-体育赛事。就比如我今天說的火箭製造,技術水平很高,但是它用不用工業4.0?我覺得局部可以用,但是很多東西用不著,因為它單價高。所以我覺得汽車工業進入工業2025是很有必要,如果沒有汽車工業,這些新產業都沒有一個載體。

  新浪汽車:很多人認為它是德國工業4.0的中國版本,但是德國的工業是有非常雄厚的基礎,中國的話,就汽車來講,我們可能整個體係的力量跟他們有一些差距,比方說嘉賓也提到了裝備製造業這方麵,很多整車廠不用我們自己的裝備,我們的體係還不是那麽健全、完備,這個是不是也會對未來產生一些影響?

  趙英:肯定是有影響,因為中國的工業2025,我想跟工業4.0一個最大差別就是它不僅是包括了工業4.0中間很多內容,它還是一個按照各個戰略性行業來做的,德國工業4.0是橫向切了一刀,所有產業中間我就推崇這種生產方式,我把傳感器、大數據、物聯網都應用到所有工業裏,來轉變所有工業生產方式。這個前提是什麽呢?德國作為一個老牌的工業國家,製造業強國,它的工業水平各個行業之間差別並不是那麽大,而且它在工業3.0的時候,也就是電子化、信息化的時候,基本上就進入這個層次,中國呢?參差不齊,有很多產業,甚至工業2025裏麵列的很多谈球吧-体育赛事,我們還是一個研發過程,所以我認為這個是《中國製造2025》跟工業4.0的最大區別。

  另外,我也覺得對國外的很多東西也不能照搬,我們有我們的國情。就中國,我想就是主要行業將來進化到一定程度了,我們傳統行業也還有,我們這麽大的國家,它的工業梯度就很大。另外一個,根據中國國情,我們可能在工業4.0引進基礎上可能還有創造,一定是國外的技術加上中國國情的創造,結合起來在中國才是高效的。

  新浪汽車:那您覺得中國汽車工業跟發達國家的工業相比,我們最大的差距在什麽地方?

  趙英:我覺得還是研發能力吧,加上我們的品牌優化。研發是我們的技術問題,品牌是市場問題,這兩者加到一塊兒,使我們自主品牌的問題解決起來比較複雜一點,需要時間。因為現在根據我的調查,我們有些整車技術並不比國外差,但是為什麽銷售什麽有問題,它是沒有經過一個市場的認知過程來累計起足夠的市場美譽度,對吧?你像中國多少年了,就認這個寶馬和奔馳,咱們的紅旗等等其他自主品牌沒有積累起這樣一個過程,但是反過來又是先有雞後有蛋,你老是沒有品牌又影響了自主研發,所以自主研發還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但是我也覺得是有希望的,特別是最近有些品牌在某些領域都是有所突破的。

  新浪汽車:那您覺得就研發這一塊來說,是我們主機廠還是零部件,哪方麵未來比較容易實現突破?

  趙英:還是我說的,中國具有相對優勢一些,這個相對優勢包括市場的相對優勢,我們自己力量的相對優勢,還有把各種資源結合起來形成的相對優勢。我一再說,中國最近自主品牌在SUVMPV市場上表現不錯,大家不要把它當做一個偶然的機遇來看待,而是一個戰略選擇的結果,就是說中國汽車企業在中國主場競爭,我能夠比跨國公司更早地發現市場的戰略機遇,更早地作出決策,跨國公司永遠是根據自己的全球戰略,我拿出幾款車來到中國,不可能像我們中國的汽車企業,在全麵的研究中國市場,研究突破,是吧。所以我想應該總結中國汽車企業這幾年在SUV、MPV上的經驗,一定還有這樣的機會,因為這不是偶然的,這等於是中國汽車企業不自覺地抓住了中國汽車轎車升級、消費升級的這麽一個戰略機遇,因為一般轎車消費完了,第二輪發達國家來看,一定是SUV、MPV,甚至有小的麵包車,它要求比較大,拉人比較多,甚至出去遠足,帶上帳篷、滑雪板、衝浪板,我們這個企業正好適合了這個機遇;再比如小米和華為的崛起,也是抓住了相對優勢,它抓住什麽東西?中國人喜歡自拍,我這有很強的自拍功能,另外它還抓住了我怎麽組合中國市場的優勢,你看小米幾乎是白手起家,但是它把中國市場上的資源組合得非常好,所以中國汽車工業要有創造力。

  新浪汽車:就華為跟小米這種公司來講,對於汽車企業來說比較現實的可以學習到的、借鑒到的一些地方可能在哪兒?

  趙英:我覺得還是你怎麽組合各種的資源優勢,尋找突破口。

  新浪汽車:咱們這次論壇很多嘉賓提到2015年可能是中國汽車業的一個轉折點,回顧過去,中國汽車也是經曆了一個非常快速的成長時期,就您個人分析來說,中國汽車業過去在世界汽車業中扮演一個什麽角色?現在是一個什麽樣的角色?以後又會轉變成什麽樣的角色?

  趙英:過去是世界汽車的主要製造基地,這是毫無意義的,是世界汽車最大的消費市場,但是,不是世界汽車新技術和新的管理方式的提供者,這也是中國汽車至今沒有進入第一梯隊的一個標誌和原因吧,今後我想在一定條件下能不能在新能源汽車這個領域,中國汽車企業能夠有所突破,在傳統轎車領域,中國汽車在某些領域能夠有所突破,首先成為某些車型具有優勢的製造商,具有自主品牌的製造商;第二步,慢慢地成為有某些獨特技術優勢的廠商,這個還得有十年的時間吧。

  新浪汽車:就新能源汽車來講,有的嘉賓非常樂觀,但實際上它到現在整個市場規模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小的,未來能不能真的實現高速成長,可能還是一個疑問。

  趙英:這個我倒還真讚成徐總的觀點,為什麽呢?我的依據就是一個,隻要政府把深入到社區和小區的充電樁搞好,新能源汽車會呈幾何型的增長,還有基礎設施的問題,因為從這兩年的趨勢看,這個是毫無疑問的,有可能還會超過,這都很難說。從政府的政策商來說,我覺得大政策都已經到位了,可能就是一些具體的消費環境的創造,還有政府政策的具體落實。比如充電樁究竟怎麽弄?充電樁進小區以後有很多細節又怎麽排除和解決呢?比如現在淨是物業跟消費者在扯皮,但是這個扯皮你用法律法規來解決,又到不了那個層次,你說其他的什麽政策,目前又沒有什麽好政策,所以經常出現現在消費者買回去,自己在4、5樓伸出一根電線來充電的現象,所以這個要做細了,如果是解決好了,我倒讚成徐總的預測,因為一個新的技術變化和到被別人接受,可能到一定的臨界點以後可能還是星火燎原。像新能源汽車從續航裏程上,從可靠性上現在都有很大改觀,因為你始終不方便。

  新浪汽車:但就基礎設施這塊來講,很多的民營資本想介入,但是他會遇到一個問題,比如他沒有辦法盈利,找不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如果一種商業行為沒有盈利的話可能就是不能長期持續的?

  趙英:這個我認為是這樣,這就是說這個電價怎麽解決,還有就是今後能不能用互聯網思維,就是把這種充電跟其他利益綁在一塊兒,實際上讓從事經營的人盈利。比如說日本的日產電動車,它進入市場靠什麽呢?跟一個很大的餐飲連鎖企業簽定協議了,這個餐飲連鎖企業有很多的網點,所有的網點都設有充電設施,它可能在這點上不盈利,就保本,但是它達到了一個,把顧客吸引來就餐的目的,所以我覺得這個商業模式也是一個方麵,互聯網就是這樣的,誰沾到互聯網上,互聯網不盈利,但是互聯網可以從你在互聯網上的活動收獲其他好處,這個也是探索。另外一方麵,北京市提高電價也是一種探索,但是這個探索今後就有一個什麽問題?就說你在家裏頭地庫的車位弄個充電樁是不是也是這個電價?這要有一個統一電價政策問題。

  新浪汽車:其實充電樁這個事情,幾年前有些企業可能進入了,他也建了很多樁,到最後發現沒有辦法盈利,最後就退出了,同樣的道理放在《中國製造2025》上,可能也是會發生同樣的情況,比如有些企業真正做到高投入,花了很多錢,引進先進的設備、先進的生產線,大力氣的投入,到最後發現?

  趙英:你說的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並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適合工業4.0的生產方式,工業4.0的方式按我的研究,一定是能夠承受高投入帶來的成本,能夠消化有高收益,而且是大批量生產的行業,否則的話就沒有必要,比如說我們生產數控加工中心,基本上是三台,或者一年幾十台,幾百台,你有沒有必要搞流水線?沒有。所以我看到德國的工業4.0推進計劃,基本上指的都是汽車工業,這一點國內外專家的認識是比較一致的,不能盲目地搞。

  新浪汽車:但是就德國來講,比如它有大眾,這種年銷上千萬輛的企業,而且做到了模塊化生產,這些都是中國的車企不具備的。

  趙英:還有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就是它有一個常年跟隨它的,采用同樣技術標準的供應商體係,這樣標準、接口,甚至行動意願都是協調的,生產水平,中國行嗎?中國每次跟供應商還要砍價呢,國情不一樣,發展階段不一樣,但是工業4.0必須得重視,因為這個東西我覺得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不是砍的東西,是一個逐漸變成現實的東西。

  新浪汽車:如果它真要落地?

  趙英:它現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開始落地了,當然說是一個過程吧,比如今天長安講開始在局部生產線上適應了,實際上它就是一個初級的,不那麽全,但是這個東西一定要跟上,否則的話,我們跟發達國家在製造方麵差距又拉大,以前我們是製造水平,我們勞動力成本有優勢,這個工業4.0真是符合這些發達國家高的勞動力高成本設計出來的,它是最重要把生產第一線,所有的勞動力都給排除在外,就剩一幫人看著機器來回修,看著數據,這個是跟國內對付高工資工人是一致的。中國勞動力什麽的相對低廉,有些地方可以吸收。比如說多年前中國傳統企業,有一道工藝是所有人戴著防護罩在那兒噴漆,現在全部是機器人,這是一個組合問題,宣傳問題變了。盲目地套上工業4.0,我看有些企業也承受不了,也沒那必要。

  新浪汽車:比較現實的路徑,可能哪些環節可以開始先慢慢地推進這個過程?

  趙英:生產線、裝配線都可以,包括四大工藝都可以,焊接什麽,它無非就比以前,現在咱們焊接已經都自動的機器人了,無非再加上傳感器,把這個零部件什麽的,識別、辨別、反饋更強了,可追蹤了,就這樣。以前是裝配線自動化沉默的工作,現在是裝配線自動發給它的狀況,比如說今天講的很快就可以診斷,問題在哪兒。

  新浪汽車:工業4.0的鋪開肯定是需要一些數據的積累,但是中國的工業4.0,有些企業的數據庫都沒有解決。

  趙英:從頭積累數據庫倒沒有問題,主要是虛擬係統的構架,這裏頭有軟件、傳感器、大數據、數據中心這一套東西,然後你還要再延伸到供應商,怎麽搞?這中間就有一個保密的問題,軟件問題,一個標準接口,一個軟件。首先,統計標準、鑒別標準必須得一致,才能反饋,要不然不同語言;再有一個就是保密,集團內部的東西開放了,不能讓對手知道,這個東西怎麽保密,很麻煩的事,因為你都存在一個大數據和雲端裏,安全問題他們認為是最重要。

  新浪汽車:這個概念是不是有一部分類似高級版本的豐田精益生產模式?

  趙英:不一樣,豐田的精益生產更大程度是管理的模式,這個主要是物聯網改變了整個的運作方式,就說你人通過改變理念,改變生產線的組織就可以解決,你硬件上不一定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它通過改變組織、改變生產方式解決了一個生產中間的浪費什麽的,我認為德國的工業4.0比精益更精益。

  新浪汽車: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訪談就到這裏,謝謝趙英趙老師!

  趙英:謝謝各位,謝謝新浪!

分享:
網站地圖k8凱發體育appk8凱發體育app下載凱發k8體育APP凱發k8娛樂官網app下載體育凱發k8體育APP官方網站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