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銷售經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經理 18995953584
姚經理 18771340219
鮑經理 13409665848
傳真號碼:0722-3818001
企業郵箱:zhtzcw@qq.com
燃油稅連漲三次。
我的小心髒啊,接連受到三次衝擊。緩了緩,我有十問。
一、選擇油價下降時漲稅百姓的承受力就變強了麽?
有關部門說, 對於市場質疑是否油價降就意味著消費稅一定漲的說法,專家認為這三次隻是利用了降價窗口,使得消費稅漲價的幅度可以消化在降價範圍內,但並不意味著這是必然的選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青:我們三次提高汽油消費稅的稅率,實際上是分階段提高,沒有一次到位,第一也考慮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腫麽感覺有關部門把中國老百姓當成阿Q當成傻子了。油價下降,燃油稅上漲,總體上看不用多掏錢,但國際油價下降,按照燃油稅定價機製應該下調的那部分,百姓還是沒享受到不是?油價下降,燃油稅上漲,不還是上漲麽?原本低收入擁車者期盼著油價十一連降,享受低油價呢,盼著盼著,油價降了,燃油稅上漲,一盆冷水澆下來,希望變失望,冷冰冰的,傻子才能沒有感覺。
二、分次漲稅百姓就沒有痛感了麽?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青還說:如果我們一步提高,比如汽油每升提高6毛,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這樣做老百姓的心理承受壓力就大一些。
好吧,難道連續三次或許還有四次漲稅,老百姓心理承受力就增強了麽?好象老百姓不會算賬似的,且不說漲稅總量實實在在擺在那兒,就這樣三番五次漲稅,短痛變成了長痛,過幾天就痛一下,誰能受得了。本來一刀解決問題,你變成了三刀,反複割裂劃傷,象淩遲一樣,漲稅的失望、不滿、憤懣、痛感被反複回憶,反複強化,如此,真的長痛不如短痛,不如一步到位,一痛了之,集中忍忍算了。難道將來油價漲起來,燃油稅水落石出高高在上,你就不擔心百姓的承受力了麽?
三、漲稅合法麽?漲稅真的符合法治精神麽?
在眾多質疑過後,有專家說如此調整燃油稅合法。中國政法大學財稅金融法研究所教授施正文認為,根據全國人大的授權和《立法法》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部分事項先行製定行政法規,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對有關稅收製度進行相繼調整。
“對其中部分事項先行製定行政法規”,然後呢?應該有下文的。但30年過去了,依然沒有下文,這個權宜之計,一直延續30年。30年來,中國經濟政治各個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隻有這授權是不變的,而這個授權恰恰就是違反稅收法定原則的,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矛盾。三十年前人大授權國務院可以對部分事項先行製定行政法規,而三十年後,中共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國,稅收法定,這個矛盾出現的時候,我們到底是遵守30年前的規定,還是當下執政黨的決定?答案是很明顯的。
按照現代財政稅收的法治原理,所謂“不同意勿納稅”,政府向民眾收稅,其實是民眾購買政府的服務,這是一場交易,既然是交易,必須是買賣雙方就交易標的、數量以及價格進行談判,要雙方同意。這種要求對於當下中國的體製顯然是過於理想,但是既然提出了稅收法定,依法治國,政府就要從零開始,從現在做起,不能擅自任性提高稅率。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們愈是時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們就愈是給人的心靈灌注了時時翻新,有加無已的讚歎和敬畏 ——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
其實法治精神,更重要的是發自內心的對契約精神的遵守,如果不是建立在契約精神之上,就很難落實到行動上。
四、漲稅為治汙,難道霧霾不退,就一直漲稅麽?
汙染物來自多方麵,羊毛出在羊身上,用燃油稅治汙無可非議。可有關部門為什麽總是在燃油稅上下功夫,那些鍋爐、鋼廠、重度排汙企業為什麽不承擔相應責任?為什麽總在一隻羊身上拔毛啊?
五、接連上調燃油稅,符合穩定稅負的改革精神麽?
經濟改革的總體精神是穩定稅負,均衡征收。但連續集中上調燃油稅,既造成稅賦突然增加,又造成稅賦不均衡。遺產稅、奢侈品消費稅、房產稅當征不征,有利於降低兩極分化係數的稅賦該出台不出台,卻總是盯住燃油稅不放,窮人交稅,富人自然免稅,造成稅賦增長不均衡。這符合中國經濟改革精神麽?
六、汙染不止,燃油稅不降,難道燃油稅成了無底洞?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說:這個和風險的狀況掛鉤,不以油價的漲跌掛鉤,如果我們的風險狀況沒有改善,有可能還會應用這種稅收的手段。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青:(消費稅提高)沒有具體的度,實際上(分步走)是一個常態。
燃油排放造成的汙染占有多大權重,應該征收多少賦稅,有沒有科學統計?其它如各類重汙染企業汙染源不改變、不治理而造成汙染風險不改善,也要靠調高燃油稅讓百姓買單?難道燃油稅是個萬能替罪羊,是個無底洞?
最好征收的稅,就是燃油稅。簡便,順暢,省時省力,沒有成本,加油槍一開,燃油稅進來。就是柿子專揀軟的捏,吃慣了這一口,是吧?
七、難道收燃油稅就能治汙?
燃油排放所以能形成汙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內燃油冶煉水平低,質量不符合標準。有專家說,2013年2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加快國內煉油企業升級改造,確保按照汽、柴油標準升級實施時間如期供應合格油品”,同時確定“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和汙染者付費的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其實就是表明油品升級成本主要由消費者承擔,後來發改委規定汽柴油升級到國四標準每噸加價290元和370元,至此,消費者已為環保買過一次單。即便現在全國油品質量已經升級到國四標準(汽油含硫量不大於50ppm),也依然是歐洲和日本標準(汽油含硫量不大於10ppm)的5倍。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講過:“我們過去不是說在技術上、在能力上做不到,而是我們地方自己選擇自己的油品標準。……現在有幾個省長找我,說明年就想把自己省區的油品升級為國五,問我能不能保障?我說我隨時都可以給你保障”。既然“隨時可以保障”,為什麽不利用原油大跌的機會提前施行國五標準?既然能在源頭上防止汙染,為什麽放棄源頭治理非要在汙染形成之後才收燃油稅、勞民傷財呢?
難道說燃油稅是個幌子?不是,又怎樣解釋?
八、燃油稅為什麽成了一本糊塗賬?
有媒體查閱財政部2009年之後每年預決算表以及中國稅務年鑒,谘詢了曾經設計成品油消費稅的有關人員,但找不到關於成品油消費稅(燃油稅)的支出狀況。
有媒體問到這些錢有多少被用來解決汙染問題,解決了多少問題,有關官員說,就好比一個池子,有幾根管子讓裏麵放水,究竟哪些水是燃油稅這根管子放進去的,沒法搞清楚。
燃油稅就是一本糊塗賬。既然這樣,有關部門怎麽會知道,究竟收多少燃油稅能解決汙染問題,收到什麽時候為止呢?
九、燃油稅為什麽要暗箱操作?
燃油稅成了糊塗賬,根本原因是暗箱操作造成的。這本糊塗賬,基本上讓漲燃油稅對環保的貢獻處於模糊狀態,收了多少不知道,怎麽花不知道,什麽時候收夠了應該降稅不知道,都是模糊、曖昧的。按照財政部的說法,“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新增收入將繼續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安排”。所謂“一般公共預算”就是“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安排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維持國家機構正常運轉等方麵的收支預算”。說白了,燃油稅收上來就扔進了財政收入的大池子,最後是流向環保,還是買了公車,都未可知。
公開透明就這麽難麽?為什麽非要暗箱操作?中國百姓不是不交稅。你連怎麽花的都不知道,錢交給你了,連個知情權都沒有,對百姓來說不公平。
十、9000億燃油稅是怎麽花的?
2009年成品油消費稅改革的當年,成品油消費稅是2024.7億元,2010年成品油消費稅是2403億元。根據中國稅務年鑒公布的汽油和柴油的消費量估算,2011年成品油消費稅為2280.13億元。2012年成品油消費稅據推算也應該在2000億元以上,成品油消費稅改革4年,累計成品油消費稅近9000億元。
這些燃油稅是怎麽花的?
說不出錢花在何處,卻還非要扣稅不可,這樣理直氣壯真的好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