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截至目前,隻有北京汽車、長安馬自達等寥寥數家汽車企業宣布實施三包。其他上百家車企不是沉默,便是觀望,業界猜測,可能有些車企已暗地裏開始修訂自身的售後服務條款以適應新政策。專家分析,“汽車三包”並非一麵倒向消費者,在保障消費者權益同時,也給經銷商留有餘地。
新政解讀
“三包標準”明確了維修範圍
“三包”簡單來說就是“包修、包換、包退”。根據最近通過的“汽車三包標準”,60天內,維修兩次仍未解決問題車輛,經銷商必須提供代步車,或者退還車款給消費者。但維修範圍有明確規定,為發動機、變速箱、轉向係統、製動係統、懸掛係統、前/後橋、車身等7類“大件”,此前消費者投訴最為集中的新車異味、有機物揮發、轉向不靈、電路故障等問題不在此列,隻能維修,不能退、換車。
據悉,隨著汽車技術發展,尤其是中國自2009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之後,合資車企開始加快技術更新換代,規定中的7類“大件”及其主要零部件,可靠性和耐久度都有大幅提高,以發動機為例,在10萬公裏內發生質量問題且兩次維修都不能解決的概率極低。
“三包政策最為吸引消費者的莫過於‘包退、包換’成為可能。”有業內人士指出:“新規中乘用車谈球吧-体育赛事保修期限和‘三包’期限對車企沒有太大影響,大部分車企早已達到標準。主要是新規中有退車、換車的規定,這對車企和經銷商影響比較大。”
車企應對
鼓勵經銷商高回購退換車
日前記者采訪多家汽車企業的售後部門相關人士,他們均表示,已在著手製定相關政策,以支持經銷商適應新的法規。
據記者歸納,眾車企主要有三大舉措:一是以更低折扣向經銷商出售試駕車,試駕車除承擔試乘試駕功能之外,還會作為維修期間的客戶代步車,按照規定,隻要經銷商能提供代步車,便可不用退換車;二是一旦遭遇退換車,鼓勵經銷商回購,車企給予一定補償,維修好之後再以二手車出手;三是在汽車金融方麵,給予經銷商更大的支持額度,保證資金鏈正常運轉。不過,很多車企也表示,這些支持短時間內隻能集中在一線城市,因為一二線城市銷量高,保有量大;在三四線市不是完全置之不理,會根據具體情況,實施相應對策。但是具體如何操作、如何協調廠家和經銷商之間的矛盾,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維修費不會轉嫁給消費者
三包產生的一係列售後維修費用,會不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呢?日前,眾多接受采訪的車企無一例外表示,會內部協商解決,不會讓消費者承擔。
數據顯示,從2011年開始,汽車開始進入“微增長”年代,年增長不足10%,競爭日漸激烈,車企不得不創新出更多“討好”消費者手段,“消費者第一”被逐步落實。有業內人士指出,事實上,汽車企業有意無意之間已開始實施“三包”,“三包”實施隻是政策上的最後明確;所以,不用擔心,“三包”會帶來更高的新車售價和養護成本。
經銷商說法
正在等廠家出政策
目前,經銷商處於車市第一線,為“三包”相關規定主要承擔者,同時,也是消費者與汽車企業之間的“緩衝”之地。據記者了解,大多數經銷商都將汽車生產廠家作為他們的靠山,“汽車三包實施後,如果有一些問題我們無法解決,就隻好等著廠家出政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銷商表示。
一資深汽車分析師認為,“三包”有助於提升經銷商話語權,“以前經銷商要靠聯盟來‘對抗’車企,現在完全不必,車企反倒擔心經銷商退出,一家經銷商退出,意味著同地區其他經銷商要承擔更重的售後壓力”。“將經銷商當成生意夥伴,以前隻是說一說,高高在上的車企不會真將經銷商當夥伴,現在完全不同。”
業內擔憂
三包新政或推高車價
業內人士分析,三包規定實施以後極有可能推高車價,廠家推新車,定價的時候就要把風險計算進去,就像保險公司推任何保險其實是要把自己的風險計算進去一樣,如果三包真的會出現,它會有一個風險防範,那它的價格會提高一些。降低成本是綜合性的,關鍵還是提升效率和谈球吧-体育赛事品質,至於如何消化成本,目前還在探索之中。
消費者反應
質疑聲居多
“本想現在買車,但後來決定還是等10月汽車三包新政實施以後再買。”消費者陳先生說。記者從車市了解到,新政實施前的這段時期,車市的觀望氣氛比較濃,部分消費者持幣待新政落到實處,部分消費者將提車時間定為10月1日以後。
對於新政的施行,大部分消費者擔心政策所產生的成本會進一步轉嫁到自己頭上。因為汽車三包政策的後續會產生很多額外費用,如車輛折舊費、上牌費、車輛購置稅等,這些費用將由誰來支付呢?也有部分消費者擔心出現問題時,經銷商和廠家相互推脫責任,導致消費者維權周期過長,損害消費者利益。
另外,汽車三包新規檢驗和鑒定條款操作性不強也受到消費者的質疑。有專家表示,造成鑒定難的問題,一是在於車輛質量鑒定費用高昂,普通消費者難以承受。另一個原因就是現有汽車質量方麵的檢測機構太少、不夠中立,鑒定程序繁瑣、周期較長。在多數情況下,汽車出了質量問題,都是廠家自行鑒定,這種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現狀,讓消費者無法認可檢測數據或鑒定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