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銷售經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經理 18995953584
姚經理 18771340219
鮑經理 13409665848
傳真號碼:0722-3818001
企業郵箱:zhtzcw@qq.com
新華網上海5月13日電 (“新華視點”記者 陸文軍 宗巍) 近來,報廢汽車重新上路致人死命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人們對行車安全的進一步擔憂。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06年以來,每年大約有80萬輛報廢汽車沒有進入正規渠道拆解,累計大約有500萬輛報廢汽車不知去向。
“這些不知去向的報廢汽車有一半進入地下非法拆解渠道,變成廢銅爛鐵賣掉了,還有一半‘改頭換麵’以黑車形式沉澱在全國道路上繼續行駛。”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劉堅民如是說。
從5月1日起,我國新的《機動車強製報廢標準規定》開始實施,有關部門強調報廢機動車必須強製拆解。
百萬輛報廢車,“改頭換麵”上崗
今年4月,一名男子在哈爾濱駕駛報廢車輛時突然出現故障,將一名騎車人撞飛60多米當場死亡;
今年3月,在廣西境內,一報廢車“摸黑”上路,引發5車相撞的連環事故;
2012年12月,一男子貪圖便宜買了報廢汽車在江蘇揚州從事運貨,由於缺乏安全製動措施,貨車在停下後突然快速向後滑行,將正在路邊玩耍的五歲男童撞死……
2010年6月,無錫一輛報廢汽車上路肇禍,致人重傷,經查才發現此報廢車已經過4次轉賣;2011年11月,一車主購買報廢貨車改裝成超重罐車,後在四川某地由於突然刹車失控,造成5死25傷的惡性事故……
專家指出,中國汽車市場在經曆了多年高速增長之後,將迎來首輪汽車報廢高潮期,因而老舊汽車如何規範報廢,遏製其重返公路,是一件關係到交通安全的大事。
三種地下渠道,成全報廢車輛
新的機動車強製報廢標準規定實施以來,記者在采訪時發現,我國實施汽車報廢的正規企業“吃不飽”,而不法分子從事老舊汽車“假過戶、假轉籍”的生意紅火,導致大量報廢車輛重新流入市場。
據調查,一輛本該報廢的車輛沒有進行拆解而是流入“黑市”的話,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渠道:
一曰“假轉籍”。在車輛報廢前一年左右,車主到當地車管所辦理車輛轉籍手續,比如說要從A市轉到B市,但在轉籍手續辦完之後,車主並沒有帶著手續到B市落籍,而是將這輛車賣到第三地繼續行駛或者直接高價賣給私拆濫解的黑作坊。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龍少海說,“假轉籍”現象在全國各地都很多見。“搖身一變”之後,轉出地車管所信息顯示該車已經轉出,但名義上的轉入地並沒有該車的登記,實際的轉入地更不可能有這輛車的信息。這樣一來,這輛報廢車“明目張膽”地消失了。
二曰“假過戶”。記者走訪了部分二手車市場發現,有相當一批的中間人為了收取費用,幫助車主辦理“假過戶”手續,例如通過孤寡老人的身份證或假身份證先將車輛進行過戶,然後賣到異地。
據了解,這些不法分子在辦理“假轉籍”“假過戶”過程中,甚至將車輛的識別代碼——車輛大架號抹掉。這樣一來,即便這輛車發生交通事故,當地交警也無法找到原車主。
三曰“假報廢”。鑒於各地車管所管理上寬嚴不一,自2008年政府允許車輛異地報廢的規定出台後,一些不法分子選擇一些“有門路”“有關係”的車管部門進行異地“假報廢”。
天津國聯報廢汽車回收公司負責人介紹,離天津不遠的河北省某縣就是異地“假報廢”車輛集中地。一些天津車主在車輛報廢前,會到這兒的車管部門,以“車輛因損壞無法駛回登記地”為由,運用一些手段,請對方開具異地報廢證明。實際上,這輛名義上已經報廢的車輛,不久又會回到天津市繼續行駛,或者轉賣給私下拆解的黑作坊。
老舊汽車報廢,亟待加強監管
國務院四部委聯合發布的《機動車強製報廢標準規定》要求,強製報廢汽車應交售給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由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按規定進行登記、拆解、銷毀等處理,並將報廢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注銷。
如何治理“三假”毒瘤?記者調查發現,報廢汽車流失大約有兩個環節:在上遊,車管部門被動進行“強製注銷”,無法從源頭上管住報廢汽車流向黑市;在中遊和下遊,監管部門缺乏有效執法手段,除了不定期聯合檢查外,並未形成打擊黑車市場的長效機製,以至於拚裝二手車或翻新後的零部件重返汽車市場。
業內人士建議,首先要加強轉入、轉出兩地車管所的聯動,封堵“假轉籍”“假過戶”交易空間。在車主辦理轉籍手續時,兩地的車輛管理部門必須聯合行動,可借鑒以往做法,先拿到轉入地證明後,轉出地才能辦理轉籍,通過約束性的規定,杜絕車主“假轉籍”。
其次,要保證報廢汽車信息的真實錄入,確保信息統計準確性。商務部門要盡快出台規定,明確要求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對回收車輛進行信息錄入時,必須包括所有接收的報廢車輛。
其三,對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實行嚴格的職業資格認證製度,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龍少海說,我國正規的報廢汽車回收企業500多家,每家企業下設很多網點,實際上的回收單位已超過2000家,“僧多粥少”及“惡性競爭”的狀況亟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