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銷售經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經理 18995953584
姚經理 18771340219
鮑經理 13409665848
傳真號碼:0722-3818001
企業郵箱:zhtzcw@qq.com
東風東進西擴 福汽重掌金龍汽車欲阻東風集團進駐
以8億歐元收購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PSA)約14%股權的消息,讓東風集團近來備受矚目。未來,雙方還將在工業和商業領域加強合作,實現全價值鏈的戰略協同。這意味著東風集團在國際並購合作方麵已邁出了裏程碑式的一步。
與此同時,在國內,東風也完成了對重組福建汽車項目的盡職調查。而在整編福汽之前,福汽也通過股權劃轉,重新掌握了對廈門金龍的控股權。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增加東風重組福汽的難度,但一旦啃下這塊硬骨頭,東風也將同時收獲廈門金龍這一優質資源。
但這些遠遠不是東風的目標。這兩個以東風為主角的國內、國外並購案看似不相關,但實際上都在東風實施“大自主”戰略的版圖規劃中。對於東風集團而言,自主品牌不僅是其亟待補足的一塊短板,更是其未來五到十年的戰略重點,東風將聚合一切可能的資源,實現其“大自主”的宏圖。
根據“大自主”戰略的規劃,東風集團將在“十二五”末期,實現自主板塊的3個100萬輛——東風品牌商用車100萬輛、東風品牌乘用車100萬輛和其他自主品牌100萬輛。然而,東風乘用車去年的銷量僅有8萬多輛,與其目標相差甚遠。
對東風來說,在實現“大自主”的過程中,其自主品牌的規模和技術實力都是不易逾越的短板,尤其是想在短時間內實現超越,若非采取“抄近道”的方式,將很難成功。無論是嫡係還是混血,無論是風神、納智捷、啟辰抑或是思銘,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對產業鏈的控製以及對市場的把握,才是東風“大自主”戰略成功的關鍵。
因此,在國際上,入股PSA,對於東風集團的意義遠不止“國內企業集團成為法國最大汽車公司大股東”那麽簡單,實現與PSA的技術共享以及在全價值鏈的協同,最終反哺其自主板塊才是核心。
而在國內,重組福汽,對於東風的“大自主”戰略而言,最具價值的板塊就是能補足其乘用車自主品牌短板的東南汽車。隨著近日來廈門金龍重回福汽懷抱,這一客車領域的優質資源也將成為東風整編福汽的又一個價值點。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增加東風進駐福汽的難度。
可以預見,東風在“大自主”的征程中,仍將麵臨諸多挑戰,但一旦完成了大自主的整合,補齊了乘用車自主品牌的短板,進一步擴大了商用車的優勢,東風也將成為國內車企集團中最值得期待的優秀企業。
謹慎擴張
自2002年與江蘇悅達、韓國現代起亞重組後,東風汽車鮮有並購重組的舉措。現任東風汽車董事長徐平自2005年開始全麵主持東風的各項工作以來,其一貫低調、穩健的風格,也成為了東風的行事風格。
尤其是2008年出資20億元參股哈飛失敗後,以徐平為首的東風決策層對待並購重組的態度更加保守、謹慎。
2011年年初,東風兩位少壯派代表朱福壽、劉衛東被調回總部,分別擔任總經理和副總經理。隨著少壯派領導逐漸走向前台,東風開始在並購重組上發力,並開始根據戰略需求有選擇地進行重組並購。
在過去兩年,一向在對外並購上謹小慎微的東風集團頻頻出手,先是小成本試水收購T Engineering AB公司(前身是今年退市的薩博動力總成公司,簡稱“T公司”),然後於去年年中正式簽署了重組福汽的框架協議,並同時開始與PSA洽談入股事宜。
此次負責PSA談判的組長即是東風少壯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劉衛東,對此,董事長徐平的態度是,要把風險控製在最低。
隨著日係車逐漸回暖,東風日產和東風本田利潤回升,東風悅達起亞也正快速崛起,這讓東風的整體利潤得到大幅提升,也讓東風有了雄厚的資金實力來進行對外重組並購。
其中,重組福汽對於東風而言,既有能做大的東南汽車板塊,又可以繼續擴大與台灣裕隆的合作,進一步壯大東風“大自主”陣營中其他品牌的銷量,而福汽旗下的廈門金龍更是東風稀缺的客車資源。近日,廈門市國資委將旗下公司持有的廈門金龍股份無償轉讓給福汽集團,讓東風整合福汽的價值更大,當然,重組的阻力也會更大。
對於收購PSA,朱福壽認為:“這有利於東風公司自主品牌在谈球吧-体育赛事和技術上共用資源,得到更快的升級轉型。通過全麵的技術開放合作,可以實現東風的技術共享,完善谈球吧-体育赛事技術和質量體係,向國際化的目標靠攏。”
朱福壽表示,東風還將把PSA亞太技術中心納進規劃,設立一個合資研發中心,“這有助於我們創新研發的進一步完善,為神龍公司的研發提供保障”。其言下所指的保障,核心就是神龍即將麵世的東風品牌車型。
據東風方麵的人士透露,此次PSA與東風合作將有多個方麵的協同,東風將來與PSA的技術共享不會僅限於平台和動力總成,雙方還要聯合開發適用於新興國家市場的新谈球吧-体育赛事和新技術。
大自主抄近道
種種跡象顯示,東風出手的實際目的是為了彌補其自主短板,包括去年通過從東風有限剝離商用車業務,與沃爾沃合資生產東風品牌商用車,也是為了尋找在商用車領域技術更強的合作夥伴,來做強“大自主”。
去年12月10日,東風內部經過較長時間的思想碰撞和市場研究後,提出“乾”D300計劃,大自主擴張的序幕正式拉開。而東風“大自主”的命運就在這個包含“三個100萬輛”的規劃裏。
根據該規劃,到“十二五”末期,東風汽車公司銷量將達到600萬輛,其中,按照“自主品牌超過50%”的規定,東風自主品牌將占300萬輛:100萬輛東風品牌商用車、100萬輛東風品牌乘用車和100萬輛其他自主品牌。
“東風要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從過去引進國外的品牌和技術,到與外資聯合開發,去海外購買資源,這是一個演變的過程。如果東風沒有一個戰略性的舉措,要想實現國際化就是一句空話,我們付出的成本可能會更高,我們走的路可能會更加曲折。”朱福壽如是說道。
據其透露,東風雖然近年來謹小慎微,但一直在等待機會,“如何實現東風的自主,通過什麽路徑來做?有什麽樣的路徑能夠快速融入國際?這是我們多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包括與PSA和其他合作夥伴,我們一直都在研討這個問題。”
在朱福壽、劉衛東等東風少壯派領導看來,入股PSA雖然是PSA主動上門談的,但東風在思想上已經做了多年的準備,“有這個理念、有這個意識,與PSA的合作對於東風的戰略意義,對於我們融入國際,對我們自主品牌事業的發展,對我們培育國際化的人才,都會有很多無限想象的空間。”
對於東風來說,借助PSA的渠道和技術積累,其自主完全可以抄近道發展。特別是未來的研發協作,如果雙方以50:50的對等股比合作,加上所持有的PSA股權,東風完全可以達到間接控股的目的。
“過去都是外方收取費用,長期以來,我們的研發跟不上,現在我們融入進去,一起來研發,這對於行業來說,是另外一種值得嚐試的模式。朱福壽如是說道。
國內知名客車上市公司金龍汽車(600686)日前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擬由廈門市國資委下屬企業海翼集團變為福汽集團。
在東風集團戰略重組福汽的大背景下,行業人士和資本市場人士很快把金龍汽車的股權變動和東風聯係起來,認為東風很可能是幕後推手,意圖是一舉將福建省內兩家最具實力的整車企業攬入懷中。
對此,東風集團內部人士給予明確否認,“這和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完全是當地政府層麵在推動此事。”
接近福汽集團的人士也表示,此事和東風沒有關係,而且和外界認為的福汽與金龍打包與東風談重組相反,“和不久前上馬的新龍馬項目一樣,是不甘心被重組收編的福汽謀求獨立發展的舉措。如果將金龍汽車拉至旗下,能給東風收編福汽設置更高的障礙。”
東風集團內部人士也承認,對於福汽的戰略重組進行得並不順利,目前對於福汽的盡職調查仍未完成,雙方仍處於意向性協議階段。
距去年5月東風與福汽簽署戰略重組協議已將近一年,盡管受到中央與地方兩級地方政府的支持,但這樁被外界高度看好的汽車行業重組大戲,在多重利益的交織下,依然難有實質性推進。
福汽將重掌廈汽
在去年11月中旬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後3個多月,金龍汽車的“重大重組事項”終於浮出水麵。
2月13日,金龍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擬發生變化。公告主要披露了兩方麵的內容:一是,金龍汽車現有控股股東廈門海翼集團有限公司和旗下全資企業,擬將所持有的金龍汽車20.7%股權,以無償劃轉的方式劃撥給福汽集團;二是,海翼集團於1月29日與福汽集團簽署《股權托管終止協議書》,福汽集團持有金龍汽車的13.52%股權不再委托給海翼集團代理,今後將自行行使完整股東權利。
這意味著,今後福汽集團很有可能取代海翼集團,成為金龍汽車的控股股東。此前,圍繞金龍汽車的控股權,福汽與廈門地方政府之間進行了長達3年的福廈之爭,最終在福建省政府的調停下,以廈門地方掌控金龍汽車告終。
2001年9月,為做大做強福建汽車產業,福建省汽車主管部門意圖借助金龍汽車這一上市公司整合福建汽車資源,福汽從廈門市財政局手中無償受讓17%的金龍汽車股權,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但福汽入主廈汽(金龍汽車前身)之後,與代表廈門市地方政府利益的第二大股東廈門國有資產投資公司矛盾重重。直至2004年,代表福汽集團的淩玉章、王誌勇退出廈汽董事會,福汽集團才退出廈門汽車的實質管理,但保留原有股份。
去年5月,就在東風集團戰略重組福汽集團前夕,廈門市國資委特意安排一次資產調整,將第三大股東7.68%的股權劃轉給海翼集團,使海翼集團在金龍汽車的股份超過福汽集團,不管是實質管理還是股權,都強化了當地政府的管控地位,以避免東風重組福汽後順帶染指金龍汽車。
如今,多年牢牢把控金龍汽車控製權的廈門市地方政府卻主動放棄控股權,讓金龍重回福汽懷抱,這不免令人生疑。記者就此致電金龍汽車董秘辦公室,對方表示,這是福建省汽車產業戰略發展的要求,“具體原因我們也不清楚,要問政府。”
福汽的算盤
一位了解當年“福廈之爭”的商用車行業資深人士認為,這絕對不是企業層麵的行為,而是福汽和金龍汽車背後的地方政府意誌,“廈門市政府費了好大勁才把金龍汽車奪回來,怎麽可能就無償轉讓出去?即便是像公告裏說的會無償轉讓給福汽,也得有其他交換條件,比如廈門市一直想上馬的轎車項目。”
民族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曹鶴也認為,這次股權變動有可能是福建省政府為了推動東風與福汽的重組,將省內兩家最優質的整車企業打包在一起與東風談合作。
但東風汽車集團內部知情人士對此給予明確否認,“和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完全是當地政府層麵在推動此事。”
接近福汽集團的人士也否認了這種說法,並透露東風方麵已很久沒和福汽接觸了,雙方的重組談判並無實質性進展。與外界認為東風推動福汽掌控金龍,一舉兩得拿下福建兩家最優質的企業相反,接近福汽集團的人士認為,這是福汽不甘心被重組,謀求獨立發展的舉措。
事實上,在東風與福汽簽署戰略重組協議之後,福汽集團董事長廉小強一直對外強調,雙方是地位平等的合作而非重組,和東風的合作“仍在談感情階段”,並未進入實質的談婚論嫁。
不過,上述接近福汽集團的人士透露,金龍重歸福汽仍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站在廈門市政府的角度,肯定不願意放手金龍。即便放手,也不是真的無償劃撥,要從其他方麵給予補償。如果廈門市提出的條件,省裏覺得很難滿足,這事最終被擱置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不久前啟騰品牌的發布會上,廉小強表示,未來福汽靠“自主養家”,並將東南汽車、福建戴姆勒、啟騰、金龍共同列舉為今後驅動福汽發展的四個驅動輪。
上述接近福汽集團的人士認為,站在整個行業角度看,東風重組福汽是好事,但福汽肯定不想被兼並,“除非省政府大力推動,否則這事不知道會拖到什麽時候。就像福汽整合金龍一樣,沒有政府層麵的強力推動,拖來拖去黃了也有可能。”
國企的兼並整合從來都不容易,像東風與福汽這樣,涉及福建省、福州市與廈門市三方利益,牽涉福汽、金龍以及福汽旗下多個企業,更不容易。
在國際上,盡管困難重重,東風還是如願成為了PSA的股東。而在國內,麵對利益關係更為錯綜複雜的福汽,東風能否如願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