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銷售經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經理 18995953584
姚經理 18771340219
鮑經理 13409665848
傳真號碼:0722-3818001
企業郵箱:zhtzcw@qq.com
在12日開幕的2015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多位來自政府部門和業內的人士表示,麵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產業遭遇的發展瓶頸,中國亟待通過製定汽車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構建法製化管理體係,同時借助“互聯網+”、無人駕駛等新技術,助推中國汽車業的轉型發展。
在“黃金十年”增長期,中國汽車工業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2000年到2010年間,增速一度高達4%左右。到2014年,中國汽車產銷量規模連續六年居世界首位。
近年來,汽車業在自主品牌及新能源領域方麵取得的成效尤其顯著。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盧衛生說,今年1至8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超過1500萬輛,自主品牌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達到41%。
新能源正在成為中國國產汽車業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1至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1.8萬輛和11.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倍和2.7倍。“今年,中國有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市場。”盧衛生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稱,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推廣應用步伐不斷加快,產銷量增速由2011年的0.033%躍升到今年上半年的0.614%。
目前,中國正在多個政府部門協同下,推動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工作∑技部高新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袁建湘介紹,從2013年1月到今年7月底,39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4.7萬輛,占全國總保有量的66%。
不過,東風汽車(9.93, -0.21, -2.07%)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長安汽車(13.73, -0.30, -2.14%)總裁朱華榮等業內人士卻在今年普遍感受到汽車產業發展麵臨瓶頸。“今年已經過去了8個月,隻有兩個月同比是增長的,其他6個月都是負增長的,尤其是以7月份同比下滑最為嚴重。”朱華榮說。
“今年1至8月份累計銷量為零增長,未來形勢也不容樂觀,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盧衛生指出。
專家普遍認為,汽車產業增速由高速轉為中低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更加頻繁,產業發展需依靠更多創新驅動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尤其是麵對日益嚴峻的能源和環保問題,汽車產業的發展形勢也將發生重大變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誌華指出,當前,中國汽車產業在管理體製機製、產業鏈和業態、技術、國際競爭壓力、學科和人才、消費者研究等多個方麵都麵臨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的對外依存度比較高。
鍾誌華認為,剛剛出台的中國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有望推動汽車行業加速轉型升級。“在中國製造2025這一國家戰略的支撐下,汽車技術發展的瓶頸可能更容易突破,汽車產業升級轉型的步伐會更快”。
與此同時,全球開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這也為汽車產業加速轉型升級帶來機遇。互聯網企業積極進入汽車行業,無人駕駛技術正在重塑汽車新形態。
“中國汽車產業正處在重大戰略機遇期,有必要製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戰略,通過改革和創新通過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盧衛生指出。
他認為,應提出2016-2030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主要改革任務及政策取向。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應當是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汽車產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戰略應當以改革創新、體製機製、金融市場化、法治化體係為核心。“通過製度創新,增強聚集各類創新資源的能力和內生創新活 力。”他建議,要盡快構建汽車行業法治化智能管理體係,全麵推進向法治化、市場機製轉變,要推進稅製改革,建立規範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袁建湘表示,“十三五”期間,科技部將繼續把新能源技術創新作為重點支持方向,希望汽車產業界與信息、通訊、電子電力、材料、能源等領域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參與和推進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工作。
“我們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地適應,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和智能網聯汽車、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實現行業法治化管理等方麵實現突破。”瞿國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