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
銷售經理:王翔 13908662884
王經理 18995953584
姚經理 18771340219
鮑經理 13409665848
傳真號碼:0722-3818001
企業郵箱:zhtzcw@qq.com
國內成品油價每升6.6元成本僅3.4元 差價去哪兒了?
半月內兩次提消費稅或成主因
大家應該都還有印象:之前國際原油價格在140美元每桶以上運行的時候,我們的油價是七塊多一升,“兩桶油”天天喊虧,以此賺取了國家大量的補貼。時至今日國際原油價格降到五十多美元一桶,降幅超過60%,但是我們的國內汽柴油成品油價經過了十餘次的調整,還是隻是從七塊多降到了六塊多。這差價去哪兒了呢?
對比國際油價半年下跌48%的幅度,國內成品油價跌幅有限,汽油價格跌幅隻有19%,成品油消費稅兩次提升、稅費居高不下、大型油氣企業保留利潤,是造成油價跌幅有限的主要原因。業內人士呼籲,油氣改革深入進行,引入公平競爭機製,讓消費者實質受惠。
國內成品油價每升6.6元
成本僅3.4元
國際油價由6月的約107美元高點跌至本周的55.9美元,跌幅度為48%。6月底至12月12日,成品汽油、柴油的降幅分別為19%與23.6%。
那麽,每升成品油價的成本是多少呢?一桶油為159升,1噸折合油品約7~7.3桶;1美元可對人民幣6.19元;那麽,一噸油品的國際通貨成本就是56×6.19×7.3=2530元。記者從九豐、喜威等廣東油氣企業了解到,每噸油品的加工、運輸與倉儲費用,一般在500~1200元,運輸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因此,一噸油品進口到銷售地,總成本最多是3730元,折合每升不到3.4元/升。
追因一:
提升消費稅抵消10%的跌幅
為什麽國內、國際油價跌幅不一?半個月內兩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是主要原因之一。提升兩次消費稅,合計為每噸895元,如果被計算在內,半年成品油價的降幅為29%。
這與48%的差距較大,一方麵是因為:國內成品油價10個交易日才調整一次,無法做到及時跟進國際油價。
再者,我國“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第八條”指出:發改委製定零售價格,不僅要考慮國際油價,還有考慮企業的“適當利潤”。成品油價的調整幅度並沒有完全跟隨國際油價變動。中石化、中石油上市公司的前三季度營業毛利率分別高達15%與24%,比很多房地產企業與金融企業更高。
追因二:
汽油價中三成以上是稅費
對於國內、國際油價為什麽相差較遠?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內油品稅費比較高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中汽油消費稅本次調整後為1.4元/升;增值稅相當於成品油價格和消費稅之和的17%,目前在0.9~0.95元/升之間;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則以消費稅和增值稅為稅基,分別為稅基的7%與3%(各地計算公式有所差異)。
廣東金礦、卓創資訊等谈球吧体育官网在线入口機構計算得出,汽油價格的所有稅費約占其零售價格的31%~35%的比例,而柴油價格約占30%~31%的比例。也就是說,目前92號汽油約6.60元/升的價格,最多有2.25元的稅費。廣州日報記者從美國油氣企業了解到,該國家絕大多數城市的成品油所有的稅費加總起來,在零售價中的占比隻有11%~16%。
中國石油廣東高管李生解釋說:“油品並沒有公眾想象的那麽一本萬利。除了稅費高,還有兩個情況往往被大家忽視:一是油氣企業進口能源大國的原油、天然氣,一般簽署的是長線一攬子協議,約定了銷售價格,油價暴跌始料未及,不可能違反合同私自降價。”
國際油價何時是底?
連續暴跌後,國家油價半年跌幅近乎“腰斬”,至本周三,依然還沒有看到止跌築底的跡象,那麽,國際油價到底何時是底?
基本麵來看,油氣價格暴跌主要來源於基本麵方麵的供大於求:由於全球經濟萎靡、頁岩氣工業迅速發展,原油需求的增速放緩,國際投行等“金融大鱷”借機炒作,聯手做空油價、從中獲利。而如果國際油價跌破了60美元一線,已經使天然氣、頁岩氣在內的新能源谈球吧-体育赛事優勢全無,理論上來說,已經扭轉了“供大於求”的局麵,油價距離底部應該不遠。歐佩克國家、俄羅斯之所以拒不減產,就是因為想借此機會將新能源企業擠兌出市場去。
從經濟規律看,任何商品不可能在成本價之下運行太久;且距離成本價格的最大跌幅不可能超過15%。全球原油的采掘成本價一般為45~60美元/桶,總成本約為55~70美元/桶。也就是說,目前56美元的國際油價,已經跌破了大多數油氣企業的成本價格。
為此,殼牌計劃出售中國“統一”石油、BP等企業計劃裁員。油氣企業已經承受不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從這點來看,國際油價在55美元以下位置運行的時間不會太久。
廣東金礦原油分析師馬釗明認為:兩周內,大幅反彈應會到來;45~50美元應是底部。但他提醒:即便反彈,弱市格局已經確立,中線都將保持低位盤整態勢。